人人都是大学生谁来端盘子? 内地劳动市场面临就业用工两难矛盾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继2022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千万大关之后,预计2023年将再创新高超过1150万人,同比增加约82万人,会对原本就压力颇大的就业市场再次带来挑战。
在大学生们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境况时,餐饮业、营销员、汽车生产线操作员等职业却出现严重的“用工荒”。对此《新京报》发评论文章表示,若不转变择业观,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部分行业用工荒的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昨日(29日)《新京报》发表评论文章,某餐营集团相关负责人称,“年年餐饮业闹用工荒,今年是最严重的一次。”自去年12月内地防控开放以后,许多餐厅陆续恢复营业,但缺工最严重的店,服务员甚至减少一半。
此前,内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营销员、汽车生产线操作工、快递员、餐厅服务员、商品营业员、家政、保洁、保安、包装工、车工位列前十。
缺工的另一边,却是1158万高校毕业生将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但白领岗位有限,若大学生们无法放下“身份”,改变就业观,“就业难”与“用工荒”的矛盾性挑战,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文章指出,在“人人都是大学生”的当下,大学毕业生就是普通劳动者,做餐厅服务员是正常选择。这一点有必要成为内地社会的普遍认知。
文章强调,社会反应出的问题,不能仅靠说服大学生们降低就业期望来解决,而应建立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部分高校亦应调整以职业教育为办学定位,培养职业技能人才,而非争相追捧学术型大学。
内地大学办学定位于学术型,以及对学生的成才观教育,加剧大学生就业难,以致有些毕业生对就业期望过高“有业不就”,甚至有的大学毕业生连基本工作技能也难以胜任。
文章认为,若各行各业的新增就业人员都接受过高等教育,亦是对各行业服务水平的促进和提高有重大意义。且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须有新思维,不能固守传统职业定位与认知,要著力破除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的两个问题,拓宽人才的选择与社会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