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公布第十版防控方案 卫健委:实施“乙类乙管”非放开不管
今日(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十版防控方案有关情况。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内地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但并非放开不管,而是将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到“保健康、防重症”。
米锋指出,实施“乙类乙管”并非放开不管,而是强调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做好疫情防控,更好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
第十版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方案有哪些调整?
国家疾控局监测预警司司长雷正龙表示,第十版防控方案继续强调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加强疫苗接种,加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点机构及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
同时,第十版防控方案作出了几个调整。首先,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其次,在常态化情况下,主要开展病毒变异监测、个案报告、哨点医院监测、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城市污水监测等。应急情况下,增加核酸和抗原检测监测、发热门诊监测、重点机构监测等。
此外,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社区居民“愿检尽检”;新冠感染者不再实施隔离措施,实施分级分类收治;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疫情爆发时,可根据人群感染率和医疗资源紧张程度等,适时、依法采取临时性的防控措施,减少人员聚集,降低人员流动,减少发病率,减轻感染者短期内剧增对社会运行和医疗资源等的冲击。
如何确保第一时间监测到病毒变异?
国家疾控局监测预警司司长杨峰表示,疾控部门进一步完善新冠病毒变异监测的工作方案,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强了入境人员、就诊患者、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的采样送检和测序比对工作。在输入病例监测方面,加强与海关的密切合作。
在本土病例监测方面,每个省选择部分城市和医院作为监测哨点,对门诊病例、重症和死亡病例开展一定数量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采样和序列测定,实施动态监测新冠病毒变异的趋势,及时捕获新的变异株,并且评估其生物学特性的变化,为疫情研判、检测试剂、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及评价等提供科学基础。
XBB变异株致病力和毒性有何特点?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介绍,XBB系列变异株主要在美国、印度、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家流行。
近期,XBB在流行过程中产生了一个新的子代亚分支XBB.1.5,并在美国本土流行。美国疾控中心监测,预测在未来几周内,XBB.1.5有可能会取代当前美国流行的BQ.1和BQ.1.1的流行优势,成为美国的优势流行株。
截至2023年1月7日,全球已经在35个国家和地区监测到XBB.1.5。国家监测数据显示,从2022年8月1日至今,中国共监测到16宗XBB本土关联病例,均为XBB.1进化分支。
陈操表示,与Delta、Omicron相比,XBB进化分支的免疫逃逸能力明显增强,也导致XBB在多个国家的传播优势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不过,从现时的报道和研究来看,并没有观察到感染XBB系列变异株的重症和死亡病例增加,代表其致病力没有明显增加。
XBB毒株会引发国内第二轮感染?
陈操表示,近期的研究显示,XBB其中一个进化分支是XBB.1.5,它有较强的免疫逃逸能力,以美国为例,患者感染XBB的比例非常高。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数据,XBB流行期间,其新冠病毒感染人数、重症人数,包括死亡病例数,都没有呈现明显增加的情况。因此,XBB再感染的比率还需要进一步动态的观察。
陈操提醒,对于新冠病毒的变异,市民既不要恐慌,也不要轻视,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也不要轻信一些未经证实的网络报道。
他指出,从监测和研究的数据来看,健康的成人在感染新冠病毒后,3到6个月内出现再感染的机率比较低。至于属“再感染”的高风险人群,譬如65岁以上长者、基础病患者、未接种过疫苗的人士,在感染新冠6个月后,可以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