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院专家王广发:未来一两周迎重症高峰 全国进入疫情海啸期
“新十条”出台后,内地多个省市都传出爆疫,北京更连续两日出现死亡个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教授提醒,全国未来一两周将迎来重症高峰,各医疗机构应该早做准备,“这次新冠疫情的感染高峰不是一般的高,是疫情海啸”。
王广发接受微信公众号@医学界访问时提到,北京本次的疫情重症高峰还未到,医疗资源已经比较紧张,大批医务人员受感染,好在他们很快就能陆续返回工作岗位,减轻人手不足的压力,但病人量会紧接上涨。感染高峰过后,马上就会迎来重症高峰。
对于如何应对未来出现的重症高峰,王广发介绍,新冠是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累及呼吸系统,有可能会发生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等,所以呼吸和危重症科室首当其冲。此外,冬天本来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高峰,也要注意新冠感染后会加重基础疾病。
从救治上看,主要是医院的各个ICU主要承担重症救治任务。惟他提到,内地的医院每10万人只有10张重症床位,美国则有30张,但后者在疫情感染高峰时也出现医疗资源挤兑,因此各级医院要尽可能扩充重症床位。
除了增加重症床位,各医院也要配备好包括呼吸机等救治设备,并以ICU的班底为骨干,召集有危重症救治经验的医生、护士组成重症救治队伍。同时,要提高防重症的意识,除了接种疫苗,高风险死亡、高风险重症的病人亦要尽早服用抗病毒药物,降低重症率。
王广发提到,医疗资源不发生挤兑,其实是危重症救治成功率高的关键因素。对于不同地区要如何应对疫情高峰,他指出,大多数Omicron感染者都不是重症,医疗机构应对病人分级,轻症、低风险病人回家,高风险的病人住院,同时要兼顾非新冠患者的诊疗需求。
他又指,因为南北气候的差异,南方地区的重症比例,可能比北方地区较低。另不同地区的疫情基础水平、传播风险,会受人口密度、人口流动性等因素影响,因此各地不会同时迎接高峰。他提醒,即使未到高峰亦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各地应准备好发热门诊、急诊、重症救治资源。
王广发认为,内地本轮新冠疫情高峰大概要持续到春节后,可能要到明年2月底、3月初才能基本恢复正常,但北方停止供暖后,可能还会迎来小高峰。
至于内地会否在短期内发生大量二次感染,他表示,本次大范围的感染会产生群体免疫,且是针对当前的Omicron 流行株BF.7和BA.5.2,所以短期内再重复感染的可能性较小。
王广发指出,新冠病毒发生变异是必然,但人类不是新冠病毒的唯一宿主,目前尚不清楚病毒在动物身上的演变规律。以禽流感为例,禽流感在水禽中几乎没有症状,但人类感染后,H5N1能够导致50%-60%的病死率。
他认为,有关部门不仅要研究从人类社会分离到的新冠毒株,还要做动物界的新冠病毒监测,若动物身上出现一些对人类易感性更强的毒株,传播速度也更快,同时致病力也更强,人类就要提高警惕,甚至出现现有疫苗完全没有保护作用的动物界毒株,人类就要及时研发新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