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出中国第一根光纤造福5.5亿人 光纤之父赵梓森逝世 享年91岁

撰文: 许祺安
出版:更新:

据湖北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消息,12月15日,广东籍光纤通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梓森因病医治无效于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1岁。

赵梓森早年与团队克服重重阻碍制成中国第一根实用型、短波长和阶跃型石英光纤并成功用于传输电视信号,为中国通信事业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他同时也是“武汉中国光谷”的首倡者之一,多年来始终奉献于中国通信事业,被誉为“中国光纤之父”。

12月16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官网发布《中国宽带发展白皮书(2022年)》,其中写道:截至2022年9月底,中国光纤用户达5.5亿户,数量居全球首位。中国通信事业多年来产生巨大发展,用户量世界领先。如今,家家户户都能够轻松收发信息、拨打电话、连上网络,通信已不是从前“车、马、邮件都慢”的状况。而这般日新月异变化的产生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近日逝世的广东籍光纤通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梓森。

赵梓森在工作。(南方都市报)

赵梓森,1932年2月出生于上海。动荡年代颠沛流离的生活让他自幼便萌生“科学救国”的理想。为了追寻自己的志向,他先后就读于浙江大学农艺系、复旦大学生物系、上海大同大学电信专业(后调整为上海交通大学电信专业)。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武汉邮电学校(武汉邮科院前身)任教,工作之余不断钻研通信知识。

厕所旁的实验室拉出中国第一根石英光纤

70年代时,身为青年大学教师的赵梓森偶然听说“光在玻璃纤维中的传输可用于通信”的研究,深受鼓舞。但想要尝试开展试验的他遭到了许多权威专家的质疑和否定。但赵梓森没有动摇,而是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单位的厕所旁边改造出一间“实验室”,用电炉、试管、酒精灯等简易实验设备和四氯化矽等基础原料,开始自主研发。

有一次倒四氯化矽时,试剂不小心溅到了赵梓森的眼睛,情况一度十分危急,他当场晕倒被送进医院,连医生也被吓到不知该如何处理。后来还是在赵梓森的指导下使用蒸馏水冲洗又打吊针消炎才转危为安。说道这件事,赵梓森笑著回忆:“搞科研也有危险,也要敢于冒险,付出生命。”

1976年3月正值文革期间,赵梓森团队成功拉出一根17米长的玻璃细丝,这是中国第一根石英光纤。次年的展览会上,赵梓森展示了用自行研制的光纤传输黑白电视信号,得到原邮电部领导的赏识。1978年,光纤通信成为国家级重点项目。1979年,赵梓森团队拉出了中国第一根具有实用价值的低损耗光纤。1982年,中国大众已经可以用光纤打电话,几光纤通信技术飞速发展,至今领先世界。

在乎百姓需求 赵梓森:技术不能被卡脖子

提到被誉为“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说:“‘之父’不‘之父’,我不在乎,最重要的是我们的玻璃丝,老百姓在用,这种高兴不是用钱能买到的。”

赵梓森晚年演讲图片。(环球人物微信公众号)

千帆过境,不忘初心。晚年的赵梓森生活简单而宁静。他与夫人、武汉邮科院高级工程师范幼英居住在单位的家属院,空闲时常常查阅国内外最先进的光纤通信技术,了解掌握新动向。他也告诫年轻人跟上时代、引领时代,“一定要扎下根来从事前沿研究,才能有国际竞争力,才不会被卡脖子。”

如今,武汉邮科院已发展为中央企业中国信科集团。中国也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光通信技术强国,市场份额占到全世界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