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疾控专家:对回归正常生活要有耐心 新冠肺炎终会降为丙类丙管

撰文: 林芷莹
出版:更新:

随着内地防疫“新十条”出台,各地陆续调整核酸检测、隔离、风险区划定等防控措施,关于何时将新冠肺炎从“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传染病乙类管理”(乙类乙管)的问题亦引起热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表示,是否调整取决于大众对病毒特点的科学认识是否达成共识,“对于回归正常生活,我们要有信心,更要有耐心”。

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发布1号公告称,将新冠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谈及新冠肺炎最初的管理分类,他表示,新冠肺炎之所以最初划归到“乙类甲管”,主要是因为疫情早期病毒来势汹汹,传播快、病死率高。

截至目前,新冠病毒已从最初的原始毒株,平行进化出Alpha、Beta、Gamma、Delta、Omicron等变异株,眼下Omicron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成为优势流行株。国内外的大量研究显示,Omicron变异株呈现出传播力强、传播范围广,但致病力显着减弱的特点。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近日出台疫情防控“新十条”,列明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以及允许轻症、无症状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自行居家隔离等,进一步缩小管控范围。有舆论甚至是学者认为,应将新冠肺炎调整为“乙类乙管”。

多地取消常态化核酸检测。(新华社)

曾光认为,随着新冠病毒不断向高传播力、低病死率方向转化,正由肺炎转化为上呼吸道感染,绝大多数为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一旦学术界确认这种变化趋势已经稳定,达成共识,相信国家会在适当的时候调整传染病管理的类别。

他表示,若将新冠肺炎按照乙类传染病管理,就意味将对新冠肺炎的管理回归到卫生系统的常规工作,依然要诊断、报告、管理每一宗病例,可以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依法隔离,对污染的疫源地消毒,但不再由政府组织大规模的社区封控、中断交通等措施。疫情防控将解除临时的应急管理状态,而回归到传染病的常态化管理阶段。

曾光介绍,甲类传染病需要采取强制性的社会管控对策,以防止疫情播散。乙类传染病的管理措施则相对宽松,只需报告、诊疗、管理好每一个病例,实施必要的隔离和消毒措施。

至于丙类传染病,发病率虽然可能很高,但绝大多数为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病死率低,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花费巨大的社会成本诊断、管理每一宗病例。因此,丙类传染病属于监测管理的传染病,只需要及时发现并抢救危重病例,动态监测疫情演变趋势、病原体变异和耐药性变化,指导实施有效的预防对策,如接种流感疫苗、研发抗病毒药物等。

他指出,2003年应对沙士(SARS),2009年应对新型H1NI流感,以及应对新冠肺炎都采取了“乙类甲管”。随羓病原体的演变和疫情管控的需要,可以在适当时候将“乙类甲管”降级调整为“乙类乙管”,不再按甲类管理,甚至最终可以调整为“丙类丙管”。

他介绍,内地在2003年战胜沙士后,仅名义上依然在列“乙类甲管”,但已无甲管之实。2009年入夏后,随着新型H1NI流感的致病力大幅下降,内地亦调整为“丙类丙管”,纳入流感的管理栏目,不再单列。

市民回复正常生活。(新华社)

曾光认为,目前正处于新冠发病率急剧上升之时,因此还不能轻言可以回归到正常生活,只有经过新冠疫情的冲击,待疫情稳定下来,当对待新冠只须像对待流感一样实施监测管理,不再报告管理一般病例,而是把重点放在抢救重症病例、接种疫苗和加强个人防护上时,才能将新冠肺炎调整到丙类传染病管理,大家才能回归到正常生活。

他指出,在新冠肺炎防控政策的调整过程中,从乙类甲管调整至乙类乙管,是极为关键但艰难的一步,调整意味着对于新冠肺炎管理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旦调整到乙类管理,未来再降到丙类传染病管理,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我相信新冠肺炎最终也会降为丙类丙管的,对此我们要有信心,更要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