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压力有解?多地停止核酸检测采购 网民:彻查利益输送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7日再宣布10项放宽防疫措施,除养老院、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开展落地检。据中国政府采购网显示,多地核酸检测采购项目宣告终止。
在核酸检测频率减少、范围缩小,各地方财政压力有望纾解。不过,据《经济观察报》报道,内地前三季度各地核酸检测费用的支出已经形成,且尚未进入地方财政的预算体系。这笔暂时“悬停”的支出最终由谁买单尚无定论。
《澎湃新闻》报道,中国政府采购网显示,山东菏泽市定陶区高速口落地检方舱实验室采购项目因疫情政策原因,5日终止,该项目原预算为220万元(人民币,下同)。
浙江宁波市海曙区月湖街道核酸采样服务外包项目也宣告终止,该地将不再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据了解,该项目原预算950万元,预计每月检测61万人次,由服务外包公司提供核酸采样、样本转运、医疗垃圾归集等一系列服务,原定服务期限为3年。
“多地核酸检测采购项目宣告终止”也登上微博热搜,对于核酸采购预算之高引发网民讨论,此前内地多个核酸检测爆出造假,网民也呼吁要彻查核酸产业的相关利益输送。此外,常态化核酸检测退出是否能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也引发关注。
《经济观察报》采访地方财政人员,他表示,按照目前市内统计口径,包括核酸检测费用、酒店隔离费用、送餐费用等各项开支很难在今(2022)年年内结算。防疫开支外,该地今年还进行了疫情后的财政补助政策,这笔开支在数亿元左右。
此外,目前在部分地区,核酸检测费用仍处于一种“悬停”的状态,即尚未结付给核酸检测公司,也未计入地方政府的预决算体系。
对于这些帐目谁该买单也有讨论空间?《经济观察报》采访匿名专家,他指出大范围实施核酸检测是由地方政府决定的,一般是本级地方政府承担,但从外溢性来说,也涉及部分共同事权。尤其地方财政收入正在面临诸如税费减免、土地出让减少等挑战,防疫支出的帐单更需妥善处理。
网民:彻查核酸机构和利益输送
此前内地传媒曾报道,国内多达250间核酸检测机构涉及频繁造假。其中,兰州传出个别待转运的群众核酸检测呈阴性,市卫健委在通报中更点名会向涉事的兰州核子华曦实验室予以严肃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核子华曦”背后的监事张姗姗,在全国注册了35间核酸检测机构,基本上“哪里有她的公司,哪里疫情爆发”,令不少网民都呼吁官方查明。
网民点睇:
核酸虽然结束,但感觉又是抗原(快测)崛起之时。
核酸产业链中的上下游厂家被打得措手不及。
早就该制止这种无休止的膨胀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