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未来控制新冠流行不在于核酸清零 重在降低致病率

撰文: 林芷莹
出版:更新:

12月3日,在中华医学会2022年医学病毒学大会上,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张文宏表示,未来对新冠病毒流行的控制,可能不在于核酸清零,而是将病毒的致病率降到非常低的水平。

张文宏表示,在2020年3、4月份时,他所在的团队就认为新冠病毒并不会在当年6月份消失,原因是病毒扩张非常快,从收治的病人中发现,病毒在每个人身上会突变,而这种突变又进一步导致病毒持续进化。

新冠病毒从原始毒株开始突变后,之后又进化到Alpha、Beta、Delta,每一波进化速度非常快,且后者迅速取代前者。但接种疫苗后,患者体内的病毒变异有所收敛,目前病毒的变异局限在Omicron,说明接种疫苗或重复感染后,体内的免疫压力大大约束病毒突变。

张文宏称,病毒的突变是随机,但体内的免疫力和重复感染会一直制约。为了突破人体免疫带来的压力,病毒会朝着传播速度愈来愈快的方向突变,但生物的进化是有局限,Omicron的传播指数最高在16~18这个水平,未来很难再超越。

他强调接种新冠疫苗的重要性,尤其是脆弱人群的接种,是未来能否走出疫情的关键。

他表示,今年上半年上海疫情的数据显示,疫苗对长者的保护作用显著。在住院的Omicron感染者中,高龄、慢性肾脏病以及心脏疾病是导致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延长的高危因素,接种疫苗的患者核酸转阴时间缩短。

相比孤立性高血压、心脏疾病、代谢性疾病等,慢性肾脏病、长期卧床以及肿瘤是导致住院患者重症化的“更脆弱”因素,接种疫苗则具有保护效果。

张文宏建议,在接种第三针加强针时应选择异源接种,即接种与前两针不同技术的疫苗,并呼吁未来开展第四针疫苗接种。在新冠药物临床治疗中,他建议在病毒早期阶段开始用药,有助将病人的重症率发生率降低90%左右。

他指出,通过疫苗接种、药物的治疗,目前已进入到对病毒驯化、控制的阶段。未来对于病毒流行的控制,可能并不是一个核酸的清零,而是将一个有症状或者重症的疾病降到非常低的水平,“我相信人类未来是可以做到对新冠病毒的驯化、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