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人造血用于人体试验 专家:将为血液病患者带来福音
撰文: 林芷莹
出版:更新:
近期,英国国民保健制度(NHS)血液与移植中心与多间大学合作,展开全球首次人造红细胞的临床试验,将实验室培养的红细胞输入人体。
国家首批健康科普专家、甘肃省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孙延庆指出,人造血液的研究仍处于临床阶段,若最终能应用于临床诊疗,将为血液病患者及拥有罕见血型的人带来福音。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千人口献血率12‰,与1998年中国开始施行无偿献血政策时相比献血率增长6.4‰,但献血率与部分中高收入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孙延庆表示,人造血液若能真正应用于临床诊疗,将带来不少好处,首先可解决中国“血荒”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基因编辑培养出稀有血型,弥补血库的空缺。
其次,人造血液将极大地减少输血相关传染病的风险,目前因窗口期问题以及献血者血液中可能感染了未知病毒等原因,受血仍存有风险;同时,可以缓解患者长期输血导致的铁负荷等。
惟孙延庆坦言,虽然技术前景很好,但人造血液应用于临床诊疗,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英国“人造红细胞”首次用于人体试验
11月7日,英国国民保健制度网站发声明称,已经有两名志愿者接受“人造红细胞”输入,输入量在5至10毫升之间,均未出现任何副作用,后续将有至少8名志愿者会参与试验。
所有志愿者将间隔至少4个月接受两次少量红细胞输入,一次为人造红细胞,另一次为普通红细胞。人造红细胞经特殊物质标记,输入人体后仍能被研究人员追踪。
据介绍,研究人员从约470毫升健康人捐献的血液中,分离出50万个干细胞,在此基础上培养出500亿个红细胞,最终筛选出约150亿个成长到适合输入人体的红细胞。
研究人员称,若人造红细胞的临床试验被证明安全有效,将为患有镰状细胞病、造血障碍等血液疾病的患者及稀有血型失血人群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