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副总设计师:研制成功将成为带动中国航空产业发展“新引擎”

撰文: 林芷莹
出版:更新:

国产C919大型客机已完成全部适航审定工作,9月29日获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型号合格证,料年底交付首架飞机。
对于C919获颁合格证,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系统工程与项目管理部常务副部长、上海市侨联副主席钱仲焱称,他坚信C919的研制成功,将进一步成为带动中国航空产业、高端制造业发展的“新引擎”。

2010年,钱仲焱放弃原来在美国的工作生活回国,入职中国商飞。他忆述,当年中国商飞刚成立不久,C919项目正在初步设计阶段,ARJ21项目也仍在取证,尚未完成整个取证的全过程。

由于项目的很多适航体系流程亟待建设,他便带领中国商飞公司系统工程与项目管理部,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商飞公司特色的商用飞机项目管理模式。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系统工程与项目管理部常务副部长、上海市侨联副主席钱仲焱。(微信公众号@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

2015年11月2日,C919首架机在中国商飞公司新建成的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厂房内正式下线。彼时作为C919飞机负责适航的副总设计师,也是申请人中国商飞公司代表,钱仲焱非常激动,“每次制造符合性检查都是经历好多个不眠之夜,令人难忘”。

钱仲焱介绍,民航机的研制管理过程非常复杂。以C919项目为例,上百家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共同参与,几万位工程师协同工作,都来自于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背景,工程师与工程师之间的研制工作高度交联。同时,民机研制时间周期非常长,一般要十几年,且研制的经费额度也非常大。

中国商飞通过几个型号的研制探索,将系统观点深入应用于大飞机的研制项目管理中,总结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围绕“计划、技术、质量、适航、经费、人员”六维的项目管理方法,其核心是产品集成团队、门禁阶段管控、拉通四算等内容。

作为航空市场的主流机型,窄体机在中国民航机队的占比约为80%,是民航市场的主力机型,而C919正是窄体机。钱仲焱认为,C919取得型号合格证,标志中国具备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研制大型客机的能力,是民用飞机作为商品进入市场的第一步。

目前,中国商飞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民机特点的大飞机研制体系和项目管理体系。钱仲焱希望在C919经验的基础上,中国的大飞机项目在研制体系建设、系统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C919型号实现规模化、系列化发展,同时推动未来型号更快更好研制、交付、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