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提“全面灭蚊”惹议 中疾控:目前科技手段还达不到

撰文: 陈进安
出版:更新:

日前,一则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全面消灭蚊子的建议得到了国家卫健委的答复,惟随即引发争议,有网民更直言“干点正事不行吗?”。对于完全消灭蚊子从技术上是否可行,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所长周晓农周五(16日)表示,目前科技手段还不能达到消灭蚊子这个物种的状态。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5749号《关于开展全面消灭蚊子的建议》,国家卫健委近日在答复中提到,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强化病媒生物防制技术的研究,以创新技术推动防制工作,探索环境友好、绿色可持续、经济适用的蚊虫防控技术,降低蚊虫密度水平。

事件引发网民正反两面评价,有人附和,指蚊子是害虫,是疾病传播的元凶之一,应“除之而后快”,但也有人认为,蚊子是自然界和生态系统的一员,存在有其合理性,更直言“蚊子也有生存权”、“感觉这位代表是在讽刺啊,黑色幽默”。

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所长周晓农。(中国网)

对此,周晓农表示,去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已经消除了疟疾,这是一个伟大的壮举,但是国内仍然存在著输入性疟疾病例引起当地流行的风险,该风险主要是因为国内目前输入性病例仍较多。

周提到,中国疟疾流行区传播媒介孳生环境未彻底改变,故流行的条件仍在。特别是蚊子的问题,作为一个物种,目前科技手段还不能达到消灭蚊子这个物种的状态,所以蚊子的存在,特别是传播疟疾的按蚊,疟疾输入以后会引起再传播的风险。

另外,清华大学医学院微生物与传染病学教授程功介绍道,全球有逾3000种不同的蚊子,当中只有数十种能够传播人类病原体,绝大多数对人无害,其与自然界的许多动物一样,在生态循环系统中有关键作用,“我们希望消灭的应该是作为疾病传播媒介的蚊子,也就是病媒蚊”。

专家认为,全面消灭蚊虫不现实。(VCG)

中国昆虫学会副理事长、著名昆虫学家戈峰则表示,在自然界中,蚊子的各个虫态都有天敌,它们之间构成了一个复杂的食物网,而食物网上一个链条或一个点缺失,会影响其他物种生存,消灭一种蚊子或会令到一些动物失去主要食物来源,若蚊虫全部灭绝,那些以蚊虫为天敌的生物也可能面临著灭绝,甚至面临生态上的灾难。

然而,戈峰强调,虽然全面消灭蚊虫不现实,但完全可以达到降低其种群密度,将蚊虫尽量降低到对人类造成极低危险的程度。而对蚊虫这种对人类的具有高危害的种群,还是要采取以环境治理为主、药物防制为辅的综合防制的手段。他表示,环境治理是防制工作的重要部分,蚊虫要在合适环境情况下生长繁衍,如幼虫须在水中生活,若环境栖息地被改造,孳生地被清理,就阻止幼虫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