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晋三逝世|庆祝派、同情派骂战 胡锡进:两边都爱上纲上线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67岁)8日上午11点半在日本奈良市进行参院选举街头演说遭枪击,流血倒地,被紧急送院抢救,后确认死亡。内地网上出现庆祝派,同情派在微博上评论逝世一事。
就网上大规模文斗,官媒《环球时报》特约评论员胡锡进发文批评舆论内斗,敦促网民为国家利益和中日关系,不要说不利中日关系的重话狠话,并希望一同解开中日之间很深的结,因为日本是中国搬不走的邻居。
他说,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很多中国人之间相互指责,表达哀悼同情的、斥幸灾乐祸的没质素,丢中国的脸;公开展示快乐的骂表达同情的装逼(装腔作势),跪外,友邦惊诧论。在一些微信群里双方掐得很激动,说实话,外国舆论黑中国的那些都没有这么激烈。
他提到,中日矛盾已成两国社会政治正确针锋相对。中日民意的激烈对峙对两国政府采取缓和彼此关系的措施已成牵制,也阻碍两国媒体客观、理性谈论对方和中日关系。中日现在冲对方说重话、狠话都更受欢迎。这非常不利改善中日关系。
他批评,中国舆论场的大问题就是都希望自己这一派的声音成为绝对主导声音,另一边的声音属于大逆不道,两边都有上纲上线的偏好。
他称,中国保持自然的多元舆论生态就行,要有适当的国家形象意识,这个任务主要通过官方机构和民间友好组织,再加上一些公众人物就可以大致实现调节。
他希望,国人相互包容。不能兴高采烈就要求别人都跟自己一样,否则就扣人家没骨气、只会崇洋媚外。同样,也不能因为是同情派,就斥那些率意表达的人“破底线”“丧失人伦”。
“希望社会能有内部相互的更多包容,别一遇对外的事,先内部舆论场打成一团。普通中国人该怎么议论国外的事,这值得咱们内部掐吗?不值。这种内斗挺没劲的,真不是有面子的事”他说。
胡:中日仇结在日本侵华,历史问题可控
胡锡进认为,中日的结主要是日本侵华,带给了中国人民巨大苦难。日本不仅对战争罪行反思不足,而且不断以靖国神社和教科书等问题捅历史伤疤,积极呼应美国遏制中国战略,强化中日战略互疑和民间舆论的相互敌视,导致中日之间旧恨新仇越缠越乱,也越缠越紧。
他明白,虽不可能把日本变成中国的战略伙伴,但是大幅降低中日关系的紧张度却是有可为的。中日之间紧迫冲突很少,两国之间被夸大了的战略竞争也不实。他分析,中日历史问题、意识形态、外交斗争、意志对抗、钓鱼岛之争等是可管控的。两国最大的领土争端是钓鱼岛,但是钓鱼岛所涉及的现实利益较小,但它导致的外交摩擦和争议却是最高。
胡:改善中日关系,中国要做引导方
他提到,要改善中日关系,中国肯定要做引导方,但中国的引导说易做难。首先民意的不理解就意味著相当高的政治成本,另外中日关系互动有美国牵制,中国采取措施能否得到回报有很高不确定性。
他表示,改善中日关系是中国国家利益的重要契合项,而美国的利益则是要把中日变成越来越彼此敌视的对手。中国公众需要了解这个态势,并且支持国家把中日关系放到战略全局。中国是大国,战略抱负决定了需要不断做出超越。
胡锡进言论引起网民讨论:
“想不让中国人这样,就得做到各扫门前雪,哭丧的自己哭,快乐的自己乐,互相不能干扰。然而很多人做不到,包括老胡自己,都在说‘希望别人加入他这个态度’。我凭什么加入你的态度?这不就吵起来了吗。”
“他们为911欢呼,为日本地震欢呼,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欢呼,为塔利班欢呼,为波尔布特欢呼,为萨达姆欢呼,为卡扎菲欢呼!其实,这里面没有正义,也无关爱国,或者朋友、敌人。一切他们自己受过的苦,只要别人也受到并且比自己更苦,他们就会欢呼!因为,幸灾乐祸,是某些人群的传统德行。”
“抛开国籍,抛开民族情节,任何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任何人不能被剥夺生命,我真诚希望枪手平安,早日回归社会。希望‘中枪者完全原谅’的家属能忘记这段历史, 放下仇恨,‘完全原谅’开枪者。”
“国家利益我们无所谓、骂得爽就行!不承认侵华历史,不道歉,打个毛线结,老胡你自己说?”
“呵,又要我们中国人反思了?错的人不认错,为什么要受害者大度?就不同情反华分子,我就没素质,你咬我呀!有本事把墙拆了。”
“一大堆废话下就隐藏这两个字:奴性!老胡,我幸灾乐祸了,不可以么?我劝你也别当圣人。拜登挂了,我更开心!”
“至少在微博,我只看到全网对安倍去世的嘲弄,对安倍的同情几乎看不到,如果这是民间自主的态度表达,哪来的平衡?如果这是官方精选评论,那又何谈这是民间自主的态度?”
习近平:突然去世深感惋惜,曾达成中日重要共识
官媒新华社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9日就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逝世向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致唁电。同日,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教授向安倍晋三前首相夫人安倍昭惠女士致唁电表示哀悼和慰问。
习近平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个人名义,对安倍晋三前首相突遭不幸辞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向安倍晋三前首相亲属表示慰问。
习近平指出,安倍晋三前首相在任期间为推动中日关系改善进行了努力,作出了有益贡献。我曾同他就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达成重要共识。我对他突然去世深感惋惜。我愿同首相先生一道,根据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确立的各项原则,继续发展中日睦邻友好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