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发布中国学科评级 人大表现惨淡惹疑 负责人:依去年数据

撰文: 陈进安
出版:更新:

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多间内地大学近日据报不再向国际大学排名机构提供相关数据,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均不再使用国际排名作为重要建设目标,引发广泛关注。周三(11日),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发布第三版中国学科评级,显示人大、南大尚在名单中,而舆论质疑,人大在该评级中总体表现不佳,就连向来有优势的文科亦如是。对此,THE大中华区域一名负责人解释,评级是依去年提交数据。

上述学科评级结果显示,中国大陆高校在绝大多数学科中表现均优于世界其他地区的高校,总体上,中国大陆高校的平均评级为B+,而全球高校的平均评级为B。然而不少学科排名情况被认为与网民的预期差距较大,引发质疑。

以新闻传播学为例,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获评为A+,复旦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获评为A。可在THE的评级中,评为A+的是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人大与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为C的西安交通大学同在A-序列,至于华中科大学评级则仅为B。总体上,人大亦表现不佳,即使被认为是强项的文科,也仅艺术学理论一个学科进入A+,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为A的哲学,仅被THE评为B。

有网民甚至认为一些学科排名在国内名列前茅的高校未出现在榜单中是“离谱”,例如新闻传播学中没有中国传媒大学,外语没有北京外国语大学,体育没有北京体育大学,“缺这么多学校就别做学科评级了”。

中国人民大学在排名中的表现引起热议。图为该校2021-2022学年开学典礼。(人大新闻网)

对此,THE大中华区域一名负责人周四(12日)表示,上述学科评级的数据源之一,是去年9月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数据(此数据为各大学于去年提交的),其他数据源包括泰晤士高等教育的问卷调查和文献计量数据。

近期有关部分中国大陆高校退出国际大学排名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甚至有舆论认为这是“脱钩”。

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周四发布的《淡化排名背后:建构自主知识体系》一文中,中国人民大学当代政党研究平台首席专家吴付来提到,排行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由于排名标准不一,事实上无法完整客观地评价一所高校真正的实力;大学国际排名多为商业机构参与的行为,与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学术交流有本质区别。

吴认为,淡化大学国际排名,摒弃的是对“洋指标”的盲目推崇,留下的是平等、客观的国际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