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大湾区|大湾区发展为香港金融、创科带来的机遇!

撰文: 市场营销部
出版:更新:

习近平主席早前莅临见证了香港回归祖国的首个二十五年。新一届的行政班子,全新的创新科技及工业局,都为下一个二十五年增添了新的契机、新的盼望。

国家占据了全球贸易市场举足轻重的份额,而香港也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币兑换中心,这也造就了香港金融行业以及有关的专业服务业过去几十年的兴盛。有国家作为后盾,1997年的国际资本袭击,香港都安然无恙。今天国家的外汇储备是当年的差不多三十倍,国家的贸易持续增长,香港的金融业也应该可以行稳致远。

居安而思危 - 关键的问题是:

一。香港在金融以外,怎样去打造其他的高价值产业?

二。香港在金融业内,怎样谋求创新才可以居安思危?

三。香港怎样发展好我们的优势去配合大湾区里面的其他城市,把优势互补发挥到淋漓尽致?

四。在国家十四五的框架里,香港应该担当怎样的角色?

然而 “融入大湾区”、“配合十四五”、“发挥香港优势”及“打造国际创新中心”,不都大家耳熟能详了的吗?爱恩斯坦有句名言 - “疯狂”是在重复做同一件事而期望不同的结果。为了不再疯狂,我们需要鉴古观今。

一。香港产业单一 - 由年青人的选科就业就可见一斑。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腿也总比嘴诚实。相对矽谷或者深圳,香港最热门的职业都不在创科。增加学位,强化基本研发,或者鼓励 STEM,都只是在强化供应侧。要打开单一产业这个瓶颈,资源必须落实到企业的痛点。作为一位高新创业的过来人,高端产业最大的开支,都不外乎是研发团队的工资、一次性的研发工程支出、 开发软件和硬件的费用,以及生产设备的购建或者融资,租金大概是微不足道的一部份。然而过去香港政府对创科产业的投放,大部份都通过香港科学园,体现在办公室及厂房的基建上,特别是对轻资产行业,都不太搔得着痒处。对追求业务爆炸性增长来说,再多的网络活动、奖项、打卡、给Like,都只是锦上添花,夜阑人静的时候,创业者担心的都还是员工的工资、客户的订单、产品的交付。要有新的产业,香港更需要做的是要为本地的创业者及企业家们,在最痛、最脆弱的环节,降低壁垒,减轻风险,加强对业务的补贴,投资和优惠。有强大的企业群及生态圈,才会产生足够的商业价值;高待遇地吸引人才,创造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带动人才流、技术流以及资金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股权投资。在一个生态圈里面,企业间的战略合作,无论是融资、并购或者产品以及技术的互动,对相互的健康发展至为重要。但是在启动的阶段,政府的参与可以补足私人投资的短视,给刚起步的企业深耕的机会,充分的时间去凝聚群聚效应;而投资跟企业以及其股东的长线利益最为一致,是补贴和优惠以外,不可或缺的一环,关键是通过后续的专业投资项目管理来缔造一个、甚至多个可以自我持续发展的企业群。

二。香港的金融业 - 特别是二次市场以及 IPO 都是全球领先,充满活力。但创新的缺乏,使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还在怀缅“八达通”的前卫。有限于香港的人口,港币作为一种消费用的货币,发展空间不大,而作为贸易结算,都只是扮演美元和人民币之间的中介角色。大宗使用港币的场景都离不开港交所每天几百到几千亿的交收,以及港币跟外汇,特别是跟人民币和美元的兑换。在这两个方面,香港要保持全球领先,两家监管机构在推动“CBDC”以及数字资产方面,都显得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当然,数字金融触碰到的,也包括支付、保险及 ESG 等等其他的领域。国际金融也是香港在大湾区众多城市里面一个短期内无可替代的独特角色。

三。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之下,要保持竞争力,跟大湾区优势互补,不单是抱团取暖,而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九加二之间的协同效应。虽然香港是一个优秀的城市,香港人也有我们独特的素质,湾区的其他城市都有,只是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层次及不同的程度而已。联合国的几百个工业类别,只有我们的祖国完全一并拥有。而大湾区的供应链,也堪称是全球最完整、最低成本而且最高效的。香港需要抓紧的不是重复其他湾区城市从改革开放开始积累下来的优势,而是去配合和互补他们,去完善整个包括香港的大湾区的竞争力。

四。香港透过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可以为香港创造国际人才的红利、标准认证的信誉及知识产权的市场。香港也有先进的康养系统、医疗技术和专业服务。但是这些香港雄厚的底气,在过去的几年里,一不经意就变成了我们的傲慢,对国情的无知转成对国家的偏见,过份解读了两制造就了对一国的摒弃。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有国的香港成乐土。慎勉之。

资料图片

创新,从来都源自对现况的不满。但是香港持之以恒的高效公务员制度则源于我们对机制的忠诚。两者之间的冲突如果得以妥善处理,香港的创科将会发展得淋漓尽致。我对香港充满信心。

作者:周宪本先生,大湾区学院荣誉院长、原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行政总裁、大湾区经贸协会及香港传承基金荣誉顾问

本文为投稿,文章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本文经大湾区经贸协会授权转载,大小标题及引言,经过香港01编辑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