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专家吁北京市民别恐慌性囤货:非典后建立完善物资储备模式
北京市出现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朝阳区今(25日)起全区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昨日(24日),不少当地市民陆续开始囤货,部分超市排起长龙,蔬菜、水果、米、面、油等货架几乎售空,令舆论关注物资供应保障情况。对此,专家呼吁市民不用恐慌性囤货,因当地非典后就建立起完善的物资储备模式。
据《健康时报》报道,昨日朝阳区、西城区、东城区、海淀区、通州区、昌平区等近二十家多商超都出现民众排长龙,除了实体超市有售空情况,多款买菜平台也显示没货。
住在朝阳区的王女士表示有点意想不到,“没想到,就一晚上,小区周围的鸡蛋都卖没了”;住海淀区双榆路的王新(化名)亦反映,平常工作日晚上,楼下的超市一般都不需要排队,可是当天人特别多,推车都没有空余的。朝阳区一家超市工作人员则称,“午餐肉没了,都卖没了,不知道为啥,从下午开始人们开始买”。
与此同时,多家线上平台的蔬菜也销售一空,为此美团买菜、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等生鲜电商纷纷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紧急调拨货源,加大肉禽蛋奶及新鲜果蔬等商品供应量,并增加分拣和配送人员数量,保障商品供应。
对于物资供应保障情况,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表示,北京一直非常重视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自2003年非典之后,就建立起了完善的物资储备模式,除了政府自行储备战略物资,也委托商业企业代储了大量的生活必需品。在该模式下,当城市出现特殊紧急情况,储备量有直接保障,可以延长供应时间,而且不仅有原粮储备,还有商品化的储备。
赖阳指,北京的保供模式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充分激发市场主体企业的活力,让企业的保供能力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北京把市场主要的供应企业都纳入了保供体系,它们的商品品质有保障,供应链效率高,能够充分保障供应质量”。
而这些企业除了国企,也有民营企业,除了线下超市,也有电商平台,当应急保障机制启动后,市场主体可以充分发挥保供保供能力。期间,通过政府支持,规模化企业尤其发挥出核心作用,如相关政府部门通过给企业办理运输车证,让外地的生活必需品可以顺利进京,目前北京的农副产品绿色通道物流体系保持著良好运转。
赖阳进一步称,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背景下,北京仍保留有批发市场和农产品流通中心,未来还将启用位于黑庄户的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这些市场内的大型供销主体企业保持著稳定经营,对当地生鲜保供亦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他呼吁家庭应该进行适当的生活物资储备,但没必要进行恐慌性囤货,并建议当局应进一步支持企业建立仓储物流基地,通过建设容错机制,实现仓储物流功能的“备份”。
而在今日,《健康时报》记再走访当地多家商超,发现,超市内的蔬菜、水果、米、面、油等货架已经重新填满,叮咚买菜、美团买菜、盒马等平台亦显示货源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