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苏州现BA.1.1进化分支 专家称或“自生自灭”无需恐慌
4月2日,苏州市疾控中心在疫情发布会上介绍,该市发现奥密克戎BA.1.1进化分支,在多个资料库中均未发现新冠病毒基因组高度同源序列,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不少猜测,登上微博热搜。
官媒《科技日报》采访一位国家级数据平台的病毒学专家,其表示,大量的分支在流行的过程中“自生自灭”,因此即便是出现一个新的分支,也无需过度恐慌,分支最后未必会形成主流,也很少会发展为更具感染力和致病性的毒株。
该专家表示,基因组序列变化并不意味着病毒的传播力、感染力、致病力等必然会发生变化,不能仅仅根据序列差异数量判断是否出现新的流行变异株,而应进一步分析序列变异有没有造成关键区域重要蛋白的变化。只有这些都研究清楚了,才能够知道新的毒株可能产生的后果,因此在披露Omicron“新分支”时,必须同时将变异位点公布出来。
他指,“未发现高度同源的序列”的说法不够科学,“高度”的含义不够精确,99.9%和99%都可能被认为是“高度”,但是这两个相似性之间的差异引起的序列数量变化高达200多个核苷酸。
指未必被定义为新分支
“对于新冠病毒的新分支,国际上有不同的定义”,该专家表示,以较为广泛应用的“PANGO”法为例,必须有充分系统发育证据,证明子分支有实质性地向前传播。目前而言,仅从一位感染者中检测到该变异序列,难以证实其有实质性地向前传播,因此不一定能被定义为新分支。
他指,此轮本地疫情已持续一个多月,按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出现2个左右的变异属正常,但并非一出现新分支就都会变成较毒的变异株,只有比较“适应”的病毒才有可能存活下来,即便存活下来,也未必会发展成为主流毒株。
该专家称,回溯Delta毒株,会发现它有很多分支AY.1、AY.2……AY.133,但最后成为主流的只有几个,大量的分支在流行的过程中“自生自灭”,因此即便是出现一个新的分支,也无需过度恐慌,分支最后未必会形成主流,也很少会发展为更具感染力和致病性的毒株。
他建议,重要的是大量采集当前各地新冠阳性人员样本进行病毒基因组测序,通过生物讯息学方法密切监测变异情况,及时发现主流毒株,研发有效的疫苗、抗病毒药物和检测试剂,实现对疫情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