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研究指这类疫苗第四针效果差 吁“加料”助免疫更持久
澎湃新闻周三(23日)报道,随著Delta、Omicron等新冠变异株的相继出现,内地基于原始病毒株开发的新冠疫苗受到了巨大挑战。如何提高新冠疫苗保护力,尤其是针对变异毒株的防护效果,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报道访问的多位疫苗研发领域专家表示,可以在现有灭活疫苗加入新型佐剂,“加料”提高免疫持久性。
据报道,目前已有的多个研究表明,接种两剂新冠疫苗后,疫苗诱导的免疫反应会在6个月内迅速减弱,因此目前全球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开启了新冠疫苗加强针工作。在中国上市较早的灭活疫苗依然是国内新冠疫苗接种主力,除了开发全新其他路线的新冠疫苗,许多人也在考虑灭活疫苗未来能否应对新冠变异株的考验。
新研究显示,随著时间的推移,对于一些接种第三针6个月后的人来说,他们的感染风险还是在增加。2月21日,预印本平台MedRxiv发布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四剂灭活新冠疫苗的初步临床试验。研究者选取了38位接种第三针6个月后,自愿选择接种第四针的医护人员,接种的是国药疫苗。
研究指出,接种6个月后,第3针疫苗的保护力大幅衰减。对比38人接种第3针2周和26周后体内的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对新冠病毒原始株保护力衰减85%,对新冠病毒变异株Omicron保护率衰减53%。
研究团队认为,免疫应答不会随著接种次数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因此反复接种疫苗不是应对Omicron及将来可能出现的其他变异株的有效策略。开发一种具有更多不同抗原表位、能够诱导中和抗体对抗变异株的新型疫苗才是未来新冠疫苗“加强针”的发展方向。
加入新型佐剂 灭活疫苗新出路?
依生生物董事长兼课题负责人张译表示,能够对抗变异株的新型疫苗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抗原设计,二是选择新型佐剂,两者缺一不可。在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主任丁胜看来,加入新型佐剂也是解决目前国产新冠灭活疫苗保护力不足的有效手段,考虑到国产灭活疫苗目前已经具备量产能力,在现有灭活疫苗基础上改善,有利于效力更高的疫苗尽早上市。
丁胜说,中国目前已经上市的新冠灭活疫苗和和部分蛋白疫苗对于细胞免疫的能力不足,以及疫苗保护力持久性不强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加入新型佐剂可以提高抗体的水平,同时也可以让新冠灭活疫苗具备更持久的细胞免疫能力。其认为,“灭活疫苗并不是没有新出路”,国外已经有研究表明加入新型佐剂的灭活疫苗保护效果确实会更好。
张译表示,加入新型佐剂对于提高新冠疫苗的保护效果在其他国产疫苗中也得到了验证,他们研发的重组蛋白新冠疫苗就加入了新型的皮卡佐剂;除了快速起效外,免疫持久性也是皮卡佐剂疫苗的特点之一,他们在2020年5月用皮卡重组蛋白新冠疫苗免疫的动物已获得600天高水平抗体保护,马上达到2年,抗体滴度仍保持较高水平,且能有效对抗Omicron变异毒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