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悲剧|4岁女童无核酸报告被拒诊丧命 家属斥医院推诿就医
3月11日,吉林4岁女童小婉君因急性喉炎,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人民医院就医,在等核酸检测结果期间不幸去世。医院发出的死亡证明书上显示,死因是呼吸、心跳骤停,疾病为“急性喉炎”,而家属认为是医院推诿就医、不负责任,指接诊医生机械执行疫情防控规定,不及时治疗令病情恶化。
值得一提是,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曾指示,“医疗机构的首要职责是提供医疗服务,因此防疫期间决不能以任何借口将患者一拒了之;对急危重症患者,不论有没有核酸证明,在医护人员做好防护的前提下,都要第一时间收治”。
吉林4岁女童小婉君(化名)爱唱歌跳舞照镜,3月11日因急性喉炎,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人民医院就医,在等待核酸检测结果期间不幸去世,永远离开家人。在她离世后的第3天,姨奶将小婉君生前所拍摄的6张艺术照放在了朋友圈,配文让人泛泪:“宝贝你咋这么不听话,就这么狠心离开爱你的这些人,姨奶以后想你了咋办……”
医院的病人抢救登记表显示:“女童为喉炎患者,已办完住院手续,在过渡病房过程中发病。”据医院负责人透露,看过闭路电视,接诊过程时间“的确过长”。他表示,女童救治资料已封存,希望能通过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与家属和解。
北京京都儿童医院急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红日表示,幼儿急性喉炎多发于冬春,是较凶险、且发展迅速的疾病,“咽喉是气管上方最窄的地方,所以常用‘咽喉要道’来形容道路狭窄。儿童喉管狭窄,发生急性喉炎时,情况很容易变得危险,并可能发生喉阻塞,导致死亡。”
不过,李红日透露,喉炎致死率很低,只要及时治疗,患儿预后都很好,“在我近20年的儿科从医经历中,只遇到过1起因喉炎导致的死亡病例。”
喉炎并非严重儿科病 小婉君为何去世?
家属将责任指向“医院推诿就医”,认为接诊医生机械执行疫情防控规定,不及时治疗患儿,造成病情恶化。
3月8日,小婉君妈妈(江妈妈)带女儿到乡里的诊所看病,医生诊断,小婉君患有喉炎。10日,因疫情严重,诊所接到通知“不能接诊”,医生便让小婉君家人带她去大医院就诊,并且叮嘱:“这个病不严重,但得赶快去,如果耽误了,是很危险的。”
11日下午,小婉君父亲(刘爸爸)、江妈妈、奶奶(宫奶奶),带著小婉君一行4人,前往农安县人民医院就诊。下午2时21分,一家人到医院后,先挂儿科急诊,儿科医生诊断小婉君患有喉炎,便对患儿及家属说:“喉炎儿科管不了,得去隔壁五官科。”27分,一家人到五官科就诊,五官科医生确认小婉君患喉炎,但没有提出诊治措施,只要求患儿及家属等待。
江妈妈说,家住农村,离医院较远,担心孩子病情出现变化,便请求办理住院。医生同意住院,并按照住院规定,要求提供患儿及陪护人员的核酸检测报告。医生要求4人都要做核酸检测,给他们开了检测单,需要到离医院步行5、6分钟距离的一处彩钢房做检测,2小时出结果,检测费用每人40元(人民币.下同)。据农安县人民医院于2020年5月发布的新闻稿显示,该院是吉林省第一间可做核酸检测的县级医院,检测结果呈阴性即可入院,最快50分钟出结果,和去长春检测相比可减少1至2天时间。
3月11日下午2时45分,宫奶奶一行进入彩钢房做检测,2时57分结束。
她们回到医院4楼五官科,医生开了住院单,病因写的是喉炎。据宫女士回忆,医生当时还特地叮嘱:办好手续后,可以去3楼的过渡病房,等待检测结果。据国务院的有关通知,过渡病房用于收治暂无核酸检测结果的急诊患者或者隔离排查可疑的住院患者。
交完住院费用后,宫奶奶一行来到3楼,却被告知过渡病房都在1楼,3楼医生让宫奶奶再去问问看诊的医生,是否安排错了。于是宫奶奶又到4楼五官科问医生,被告知过渡病房的确在1楼,之前是医生说错了。
3时28分,宫奶奶到达1楼过渡病房,小婉君被安排在8号床位。据江妈妈回忆,此时,小婉君已明显不舒服。家属问护士说,因为孩子难受,能不能先开点药、打针缓解一下症状?护士说,这是过渡病房,是给大人打针的,孩子打针得去4楼。一家人只好再去4楼,找到之前看诊的五官科大夫,要求给孩子打针。据宫女士回忆,医生说:你核酸报告没出来,你得上1楼过渡病房打针。回到1楼过渡病房,据宫女士回忆,护士表示不知道该给小婉君用什么药,因为这边是给大人打针的。
小婉君还是打不成针,她们只好带著小婉君又上到4楼找五官科医生。这次五官科医生同意给孩子打针,开了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及氯化钠注射液,并且找了医生对接。据江妈妈回忆,这位女医生安慰家属:已跟楼下过渡病房打过招呼,给孩子打吊瓶,这两个药用上之后,孩子状况会越来越好。大夫还叮嘱,吊瓶打到一半的时候,把孩子抱到4楼,两个医生一起检查,来确定小婉君是入儿科还是五官科病房住院。
一行人再次回到过渡病房。正准备打吊瓶时,病房医生摸到孩子有点发热,于是给量了体温,37.8℃。据宫奶奶回忆,医生说:发烧不能打针,你得上发热门诊。这时候,小婉君已经非常难受,跟江妈妈说道:“妈妈,我不舒服,我不想走。”宫奶奶见状,便对医生说:能不能先给孩子把针打上,我们几个大人去发热门诊?据江妈妈回忆,医生说,按照规定,孩子不能留。于是,宫奶奶和刘爸爸再次抱著小婉君去发热门诊。
一路上,小婉君一直喊:“奶奶,我难受,难受。”去发热门诊路上,要经过一处小玻璃房,这里离过渡病房大概50米。到达玻璃房后,护士要求量体温。宫奶奶表示之前已在过渡病房量过体温,37.8℃,能不能先给孩子打针,孩子太难受了。据宫奶奶回忆,护士说:“听你的还是听我的?得走流程。”护士测温发现,女童体温仍为37.8℃。
“幼儿急性喉炎是比较凶险、且发展迅速的疾病。有的患儿会出现高热,有的则体温始终正常。”李红日剖析。
测温后,护士领著宫奶奶一行穿过一条小通道,从后门进到发热门诊。宫女士擡头一看,才明白发热门诊就是之前做核酸的彩钢房。据宫奶奶回忆,与发热门诊医护人员一番沟通后,发热门诊的医生让家属带著孩子回过渡病房打针,并且给了一份签字盖章的说明。
从过渡病房到小玻璃房,再到发热门诊,再回过渡病房,整个过程大概耗时15分钟。4时38分,她们回到过渡病房,小婉君说:“妈妈,我想喝水。”江妈妈想到女儿还没打吊瓶,便说:咱先不喝水。小婉君又说:“妈妈,我想上厕所。”于是江妈妈便抱著女儿去厕所,裤子还没脱完,小婉君便突发呼吸不顺,脸色惨白。
宫奶奶在外面听到厕所里情况不对,赶紧冲进来,抱著孩子冲到大厅,喊医生急救。当时是4时40分。这场抢救,据签字记录显示,有8名医护人员参与。据病人抢救登记表显示,由过渡病房送入急诊科时,小婉君已无意识,无自主呼吸,瞳孔放大,颜面口唇紫绀,颈动脉无搏动,脉搏测不到。 医生考虑患儿“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急检心电图,呈等电位线,建立静脉通路,请儿科医生、五官科医生、手术室医生进行插管。
4时50分,医生宣布小婉君已无生命体征,“经会诊后,患者已临床死亡”。宫奶奶无法接受,抱著孩子,持续拍打其背部时,听到孩子肚子传出两声“咕咕声”,同时发现小婉君面部紫绀有所减轻。 “瞅著脸色,就跟正常小孩睡觉了似的。”宫奶奶回忆道,于是,她及家属要求医生继续抢救。
据病人抢救登记表显示,五官科医生为患儿做吸痰处理,家属要求继续抢救,儿科医生、五官科医生建议继续心脏复苏、气管插管。医生考虑到患儿已临床死亡,用药意义不大,且插管过程中发现气管中有大量异物,粘稠不易吸出,仅抽出少量异物。医生继续对患儿进行心肺复苏,经过约1小时抢救,患儿仍未恢复意识,无自主呼吸,心电图呈等电位线。医生向家属交待病情,患儿已临床死亡,家属要求放弃治疗,抢救结束。
5时46分,医生宣布小婉君临床死亡。
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上显示:死因为“呼吸、心跳骤停”,疾病为“急性喉炎”,发病致死亡的间隔时间为“约5分钟”。
医院领导:救治资料已封存 希望与家属和谈
3月14日,农安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王雪东表示,“事发当日是我值班,听闻女童病逝消息后,我第一时间去了解整个诊疗过程的所有环节,包括病历资料、监控录像等资料进行封存,并于次日交给主管医疗的院长和医务科的同事。事发当天,当地卫生主管部门的一位科长还来医院了解情况。 ”王雪东坦言,有可能出现不同医生推诿的情况,认为自己看过患儿诊疗监控后,整个接诊过程时间“的确过长”。
专家:疫情防控不能成为医疗机构推诿病人的理由
李红日表示,疫情防控不能成为医疗机构推诿病人的理由,“重症患儿不能因为没有核酸检测报告便不治疗,或是被支到发热门诊去。”李红日说,“原则是,患儿少移动,医生多走动。”她亦称,如果在发热门诊就诊的患儿,即使核酸检测结果尚未出,只要病情严重,发热门诊的医生也理应紧急邀请深切治疗部等科室的医生来急救。
孙春兰:急危重症 没有核酸证明 都要第一时间收治
主管卫生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1月6日召开会议时曾强调,“医疗机构的首要职责是提供医疗服务,因此防疫期间决不能以任何借口将患者一拒了之;对急危重症患者,不论有没有核酸证明,在医护人员做好防护的前提下,都要第一时间收治”。
针对此前西安疫情期间当地高新医院孕妇流产事件,陕西省委和省政府成立联合调查组,处理相关责任人,汲取教训,整改措施。但是,两个月后,推诿拒收群众就医的事情在吉林又再发生。涉事地方政府有否贯彻落实孙春兰强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指示,有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医疗保障工作,完善疫情条件下医疗服务管理运行机制”,有待中央与社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