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启动“东数西算”大湾区是数据节点 有望带动一年4000亿投资

撰文: 蔡苡柔
出版:更新:

继“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后,内地宣布启动“东数西算”工程。预计将算力资源有序向西转移,预计在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八个地方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打造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

据新华社报道,国家发改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副主任徐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从经济上来看,‘东数西算’每年能带动投资4,000亿元。”

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将作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战略支点,并规划张家口集群等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开展数据中心与网络、云计算、大数据之间的协同建设,正式全面启动“东数西算”。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孙伟介绍,“东数西算”中的“数”是指数据,“算”就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国家将推动更多数据中心向可再生能源更丰富的西部转移。

孙伟表示,中国西部地区资源充裕,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丰富,具备发展数据中心、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要像‘南水北调’、‘西电东送’一样,充分发挥我国体制机制优势,从全国角度一体化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国家发改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副主任徐彬则透露,从经济上来看,“东数西算”每年有望能带动投资4000亿元。对西部产业来说,数据中心等设施建设后会把相关IT产业——如数据标注、数据流量处理等产业带到西部,对西部大开发有好处。

此外,据统计中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2%,是用电大户。徐彬指出,目前数据中心绿电的使用率是20%左右,通过“东数西算”工程,大量数据中心建设在西部后,提高对绿色能源的使用,“如果能够从20%提高到80%,就能够在2025年节点减少1.6个北京市的总碳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