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吴尊友:变流感可能性很小 中国打开国门需进一步研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接受内地传媒访问,他提到新冠肺炎在变种病毒Omicron(奥密克戎)的影响下,变成流感的可能性很小。
另一方面,吴尊友更认为,欧美国家可能会在今年春季以后放开疫情管控,对他们来说是对其本国疫情基本没有多大影响,但对中国构成的压力会比较大,而中国怎么应对此种变化,乃至打开国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吴尊友指出,流感是上呼吸道疾病,主要感染咽喉部位,但冠状病毒是下呼吸道疾病,主要感染肺部,也有可能感染人体其它器官。由于病毒感染的部位不一样,出现的症状就不一样,例如肺部感染容易引起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却很少会引起肺炎。此外,感染新冠病毒的病死率,即使是如今病死率较低的Omicron,也会比流感高。
吴尊友又称,从免疫力角度来说,流感疫苗的保护效力比新冠疫苗要长,前者时长能够维持一年,但新冠疫苗只有3至6个月。他还表示,目前对Omicron的认识还非常有限,但已认识到其传染性强,且强在“通吃”,“甚么叫通吃?就是不管接没接种疫苗,奥密克戎毒株都可以感染。”换言之,接种疫苗对于预防Omicron感染效果非常有限,Omicron已突破了疫苗的保护作用,虽然疫苗仍能可以预防重症。
至于打开中国国门的问题,吴尊友表示,根据历史经验判断,只要疫苗接种率达到某个临界值,就能形成群体免疫。即使有病例传入,也不会造成流行。但是Omicron出现以后,特别是像美国和英国等地的疫情,以及中国近期天津的疫情,都说明现在的疫苗还抵挡不住Omicron。疫苗的有效性在于减轻感染后的症状,减少死亡,在预防传播,控制疫情扩散方面的效果,可能不及原先想像。
吴尊友认为,虽然“谁的疫苗接种率高,谁就可以先打开国门”的理论仍然成立,而中国的疫苗接种率是全球最高的国家之一,已达80%以上,但中国现在采取的政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不一样,“所以,疫苗接种到一定程度后,能不能打开国门,什么时候打开国门,怎么打开国门,都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