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推新规涉“互联网宗教讯息” 可封杀境外组织网上传教
内地官方12月20日披露一份针对宗教内容的互联网讯息服务管理法规,基本上封杀了境外组织和个人通过互联网对中国大陆进行宗教讯息传播的可能。这对于跨国宗教,尤其是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传教活动活跃的宗教来说,可能受影响最大。12月20日,中国官方披露了这份即将在2022年3月1日生效的《互联网宗教讯息服务管理办法》。
据称,它由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发布于2021年12月3日,当时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等7常委正在出席一个为期两天的高级别的会议——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在那次时隔5年召开的会议上,习近平要求更深入推进中国宗教中国化……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加强互联网宗教事务管理……
料这一法规的出台背景正是官方正在将宗教工作重心转移至互联网。
习近平曾表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事实上,近年中共在强化互联网这一虚拟世界的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动作,而这次推出互联网宗教讯息服务许可制则只不过是填补了在宗教领域的“空白”。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新法规提出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等原则,尤其在抵御渗透上可谓严防死守。
它要求从事互联网宗教讯息服务必须取得省级及以上宗教管理部门的许可,而申请人必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法人组织或者非法人组织,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是具有中国国籍的内地居民”,“境外组织或者个人及其在境内成立的组织不得在境内从事互联网宗教讯息服务。”
也即是说,中国境内的互联网宗教讯息服务者非但需要自行提出申请并获得批准,而且必须是中国人,不得由境外人员和组织来实施。这实际上基本阻止了境外人员和组织在中国境内从事互联网讯息服务的可能。
而如果考虑到11月份处于征求意见阶段的《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中国境内互联网用户通过互联网接受来自境外的宗教讯息传播服务也同样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
在《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中,它规定:“国家建立数据跨境安全网关,对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法律和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讯息予以阻断传播。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提供用于穿透、绕过数据跨境安全网关的程序、工具、线路等,不得为穿透、绕过数据跨境安全网关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技术支持、传播推广、支付结算、应用下载等服务。境内用户访问境内网络的,其流量不得被路由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