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开设全国首个跨性别多学科门诊 冀助未成年人群减负面情绪
跨性别,即是指个人的性别认同或性别表现与其出生时指定性别不一致。
为减少跨性别儿童或青少年的负面情绪,及找寻到自我价值认同,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近日开设全国首个跨性别儿童与青少年多学科门诊。
据了解,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跨性别多学科门诊,是由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发起,由心理科、内分泌遗传代谢科、泌尿外科、社工部共同参与,是致力帮助跨性别儿童与青少年的多学科门诊。院方冀通过多学科专业医生的专业评估、诊断、心理治疗以及必要的药物干预,帮助跨性别儿童与青少年人群减少负面情绪、改善家庭关系。
院方还分享了一单案例。跨性别女生小林,从小就不爱留长发,且抵触穿裙子,而是喜欢与男生聊汽车、变形金刚等话题,被同学认为是“假小子”。随年龄增长,小林开始来例假,但每月例假都令小林焦虑,甚至还为此产生过自杀的念头。
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跨性别多学科门诊,通过医生的初步评估,确认小林为一名跨性别者。医院亦对此提出先稳定情绪、药物抑制例假、缓解焦虑情绪,待小林成年后再考虑是否需要接受整形手术的医疗建议。
专家们亦希望,该门诊成为连接跨性别未成年人、家长、医生以及社会各界的桥梁,帮助到更多中国跨性别儿童青少年人群。
据世界跨性别健康协会(WPATH)以及内分泌协会的定义,跨性别是用来描述个人的性别认同感与其出生性别不一致时的术语。而性别焦虑症是一种心理健康诊断,描述当性别认同和出生时记录的性别不一致时,一些人感到的不适。
美国一项2016年进行的研究显示,在美国有约0.6%的成人,即140万人是跨性别者,许多跨性别存在就医的障碍以及误诊误治的问题,这些问题亦导致了跨性别人群中药物滥用、感染、精神疾病以及癌症等问题的高发。
2019年,中国学者曾对中国跨性别者的自杀想法和企图进行调查,调查发现,未成年人群体占比并不低。他们出现严重抑郁、焦虑的比例较常人高出很多,若不及时发现并加以引导,很有可能出现校、社会适应的问题,引起家庭成员间的对立等。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描述跨性别的性别认同障碍修改为“性别失调”,并将其从精神疾病类别中去除,这亦意味跨性别并不是一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