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军工系高官乏后劲? 张庆伟等地方大吏已临近退休
本文所指的“军工系”,并非单纯字面意义上军工系统出身的官员,而是统指中共十八大以来涌现的一大批,来自航空航天系统、军工系统等高新制造业领域的省部级高官。这批官员多从原系统的管理高层直接进入地方省份领导序列任职,与拥有漫长官场历练经验的其他同侪相比,他们展现出新鲜化、专业化、技术化等特点,具有显著的群体特征。
2021年9月到10月,中共地方政坛迎来一波人事调整,多省的省委书记、省长出现变动,这成为观察“军工系”这一人事风潮的最新窗口﹐亦对不足一年后举行的二十大有所启示。
如“军工系”的代表人物之一张庆伟,此前担任黑龙江省委书记,今番转往湖南任职,继续主政一方。他接替的,则是同样“军工系”出身的前湖南省委书记许达哲。
这是一次颇有意味的“交接”,从中透出“军工系”仍具丰富发展潜力和面临某种后继乏力的两面。
回看历史,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一批中共高层领导,所以能崭露头角,事实上也正受益于这一中共一贯的用人思路。
在江泽民等人所处的时空背景中,中共百废待兴之下亟需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基础产业部门的规模搭建,哪个部门的职能有助于显著快速地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加快经济发展速度,自然更能得到高层重视,获得更多关注。
于是,彼时主管民用机械的一机部能出现日后的中共领导人江泽民,而在差不多时期内,石油、水利、地质等领域也频频贡献高官。放诸今日,中国的传统产业建设、产能积累已到相当水平,甚至出现产业饱和、产能过剩的现象,以军工产业为代表的高新制造业,则快速成为势头凶猛的新的发展方向,并进一步主导新的用人需求在政坛迸现。
从趋势上看,因产业结构转型持续进行并将维持相当时间,这意味中共政坛对“军工系”官员的需求仍将高企,也正是这一群体的潜力所在。
不过与此同时,尽管在趋势层面长期看好,但若看眼前,则在经历十八大后头几年的“高光”之后,“军工系”似乎有些后继乏力。
现今常说的“军工系”官员,一般包括原辽宁省委书记陈求发、原湖南省委书记许达哲、现辽宁省委书记张国清、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湖南省委书记张庆伟、广东省长马兴瑞、四川省长黄强、教育部部长怀进鹏等人。
可以看到,这批官员基本都是在中共十八大到十九大这一政治周期内崛起的,且其中不少成员已经或面临退居二线。而即便是张庆伟和袁家军等人,似也很难具备明显的横向优势,如1961年生人的张庆伟,接掌湖南时即满60岁,以其做满一届论,则在65岁时面临极关键节点,能否跨越都在两可之间。随着更年轻的“60后”官员乃至“70后”的大批上位,其优势无疑将在政坛持续被稀释。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前述“军工系”官员之外,十九大后鲜有航天、军工系统的高官明显上位,最近的似乎只有曾任上海航天局局长的朱芝松,于2021年初从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升任上海市委常委——“军工系”之后继乏力,“隐忧”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