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局势|中国应接收难民? 内地学者:助纾缓人口老龄化影响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帆9月2日在微博发文建议中国接收阿富汗难民,遭到众多网友炮轰。
杨帆首先表示,“联合国难民署呼吁:今年阿富汗难民350万人,希望阿富汗周边国家开放边境。俄罗斯中亚三国不搭理。欧洲说我们给钱,请周边国家要人。中国说了两条:一是责任在美国,要追责。二是要解决产生难民的根源。大家都在‘顾左右而言他’,宁肯给钱给粮食,谁也不想接这烫手山芋。这350万人,或者以后还有更多,是不是就没有人管了?”
他接着给出两条建议,其一,中国积极推动七国协调机制:中国与伊朗巴基斯坦;俄罗斯与中亚三国,与塔利班协商战后重建,难民问题作为战后重建问题之一统一安排,七国都要接收,协商名额。而联合国,美国欧洲日本要出钱,也要接受难民,澳大利亚也要接受难民。
其二,中国先提供物资,可根据国内建设需要,去阿富汗有组织地招工。阿富汗平均年龄18岁,中国正在迅速老龄化,需要年轻人口;中国多出3,000 万男青年,在阿富汗可多招女青年;治水工程,可招收一部分工人,有组织严格管理;被招收者,允许带父母和年幼的弟妹一起来中国,暂时居住。
对此,网友纷纷炮轰称,“你可以起个带头示范作用,先接几个阿富汗难民你去家住段时间,您一个政法大学的教授不得做个表率嘛是吧!”“有些个教授,充分证明了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的正确性。夸夸其谈可以,静下心来为国为民干点实事,不好意思,人家不会。”“让他去阿富汗养他们嘛,这不比让他们来他家方便。”
目前,该文已被杨帆删除。
资料显示,杨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任中国防大学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并兼任多所大学的教授。
对于中方是否接受阿富汗难民一事,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8月20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称,中方认为当前阿富汗局势的当务之急是国际社会应该一道帮助阿富汗的有关派别进行对话和沟通,促使阿富汗不再发生新的内战或人道主义的灾难,最大限度地避免无谓的伤亡和产生大规模的难民,这是解决阿富汗难民问题的根本之道。
华春莹补充表示,各方最重要的是要赶紧去支持鼓励阿富汗的各个派别各个民族加强团结,通过对话和协商找到一条阿富汗人民能够接受且符合他们利益和国情的,一个开放包容的政治框架,能够尽快实现政治平稳过渡。停止战争,让人民能够稳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