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隧道施工段透水14被困者仍无法联系 救援存在多个难点
珠海市兴业快线(南段)项目石景山隧道施工段1.16公里位置周四(15日)凌晨发生透水事故,导致14名施工人员被困。珠海市周六(17日)上午就事故召开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会上提到,经过50多个小时的持续救援,目前仍然无法联系到被困人员。
据指,目前救援存在难点,包括现场作业环境差、作业面有限等。另为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省政府已成立珠海市石景山隧道“7·15”透水事故调查组。
副市长张宜生表示,事故发生两日来,国家联合工作组和省市领导坐镇现场指挥,重点就隧道积水抽排、水库渗漏点止水和回填、临时存碴场清运、水文地质灾害管控、气象监测、应急通讯保障等进行逐一研究部署,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截至周六上午9时,救援作业面已向隧道内推进491.97米,距离受困点668.03米,隧道内整体水位下降了约8米。
张宜生指,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当局将从五个方面继续加大救援力度,包括加紧抽排水,按实际情况对隧道顶板作分段监测和加固处理,以防塌方;加强隧道通风,降低有害气体浓度,确保洞内气体指标符合安全要求;进一步做好技术准备,结合坍体随水流进入洞内的实际,细化洞内清淤工作,探索采取蛙人下水等手段千方百计搜救被困人员;做好卫生防疫和风险防控,加强水体监测、卫生消杀等工作;做好受困人员家属安抚工作。
珠海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李汕则表示,救援存在多个难点,首先是现场作业环境差,救援器械设备使用大功率柴油发动机,加上隧道通风严重不足,令一氧化碳浓度超标,浓度超出标准值数倍,即使增设送排风设备,救援人员亦不能长时间连续作业,而且现场能见度不高,隧道内部情况不明,涉水作业安全风险更加大。
然后是隧道左线、右线每条单线仅能并排容纳两台作业设备,同时还要铺设5至6条300mm管径的排水线路,令现场可用的作业面十分有限,同时在作业向前推进期间,需常挪动300mm管径的水带线路,一段充满水的百米水带线路重量约6吨,至少需要10名指战员来完成挪动水管并推进作业面,而且受制于现场作业环境及大功率机械设备运转时间,需要梯次轮换,导致作业调整推进耗时长。最后则是机器运转噪音大,为一线人员的现场沟通联络和工作指令的上传下达带来诸多困难。
另外,广东省专家组专家李丰果亦就救援存在的困难作介绍,除了救援人员不能在隧道内长时间连续工作,他亦提到现场地质复杂,存在风化槽及裂隙富水带,事发时右洞塌方在隧道洞顶与水库底之间形成“漏斗”状坍腔,致水库内的储水涌入隧道,地表及地下水不断渗流入隧道令抽水进度大受影响。其次,即使积水抽排后,仍会有大量泥沙沉淀,导致清理存在困难,影响救援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