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全球研发大战“一猴难求” 实验猴身价飙至7.4万一只
新冠病毒疯狂肆虐全球一年之久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关于疫苗研发和上市的竞争也早已开始,而今,实验猴成了最抢手的资源之一。
据《中国新闻周刊》4月19日报道,中国实验灵长类养殖开发协会书记赵胜利说,实验猴身价从2016年下半年的每只1.5万元(人民币.下同)飙升到了现在的6.2万元(约合7.4万港元),“局面就是一猴难求,更准确地说,是有价无猴”。
以猴子为代表的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是众多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们梦寐以求的实验对象。不同的科学实验会用到不同的实验动物,包括最常见的啮齿类即小鼠,可爱的兔子、犬类、雪貂和小猪,以及不那么可爱的乌鸦、果蝇……但如果以实验的复杂性和成本来衡量的话,处在这个鄙视链最顶端的,非猴子莫属。
科研人员借助猴子可研究病毒、疾病、发育生物学、脑科学等领域的基础科研问题,实验猴的重要性尤其体现在新药的研发上——任何一款新药,要想上市,都要进行人体临床试验,而在此之前,必须在实验动物身上作安全性评价,猴子就是安全评价用实验动物的主力军之一。但是眼下,摆在全世界科学家面前的一个难题是,新冠疫苗与药物研发任务紧迫,但能立即使用的实验猴却不多了。
中国实验灵长类养殖开发协会秘书长张玉超称,目前中国全国两种主要实验猴存栏24万余只,除幼猴、种猴外,实际商品猴存栏约10万只,如果再去除被海外预订、包销的,年龄太小的或“更年期”猴,中国国内存量仅有约3万只。
“一猴难求”的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中国实验灵长类养殖开发协会创始人熊万华介绍说,食蟹猴占中国实验猴产业总量的80%至85%,但它并不是中国本土物种,需要从东南亚引进。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直到2018年底,中国才特批了部分猴场的进口申请,但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局面再度急转直下。
猴实验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费用昂贵。2013年,中国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王小华等人在《中国比较医学杂志》上刊发了恒河猴脊髓半断模型行脑和脊髓fMRI检查麻醉方案的实验研究。据王小华介绍,一般需要用猴子的科技部重点项目,经费都在千万元量级,其中近1/3用在了实验猴的模型建立上。猴子在研究以外的时间放在专门机构有专业人员看护,加上人工、水电、护理等费用,彼时,每只猴子的购买及养护成本已经达到了5万元至10万元。
就全球而言,美国是世界上用猴最大的国家。据美国农业部统计,该国猴子用量在2017年创历史新高,全年用猴7.4万余只,包括药物安评等商业用量和基础实验用量。美国一度主要依靠印度供应恒河猴,但从1978年开始,由于宗教、动物保护等多种原因,印度停止向美国出口。东南亚的食蟹猴成为美国进口的替代方案,中国猴产业利用当时的人口红利和改革开放的机遇,很快取代东南亚填补上了这一市场缺口,成为全球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第一大供给国。而广西则是中国实验猴存栏与出口量最大的省份之一。
据保守估计,目前,中国国内具备一定规模的实验猴养殖场约有48间,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北京、苏州和湖北等省份,以现在的市场行情,一个猴场都可卖到十几亿元。北京、上海、广州的各大高校、医院、科研单位,是实验猴用量最大的三个地区。
2021年年初,上海市人大代表、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安全评价中心主任任进表示,目前中国90%的实验猴都控制在私人企业手中。她建议,上海市可启动实验猴政府定点采购计划,将实验猴的资源调拨纳入政府资源调配规划,首先满足国家战略项目需求。
美国早在2002年就意识到了实验猴的重要战略地位,国家卫生研究院(NIH)资助了7个国家灵长类研究中心,约有非人灵长类动物3.5万只,其中实验猴2.5万只,主要供基础研究用。此外,美国每年从中国、柬埔寨等国进口3万多只以食蟹猴为主的灵长类动物,用来满足临床前试验等工业需求。
而中国如何建立战略猴储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协会专家说,从长期来看,要提高实验动物的技术含量,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模型品,而不是纯粹售卖动物资源。另一方面,要掌握制定技术规则的话语权。
但开发实验猴模型并非易事。中国相关部门官员表示,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中,专门针对“实验动物”进行布局,包括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创制研究、国家实验动物资源库服务质量提升和实验动物质量评价关键技术研究,将连续5年每年拨款1亿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