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怎么爆发的?”学生追问 日本新版历史教材却难给答案

撰文: 郑宁
出版:更新:

今年4月起,日本全国初中陆续启用新版历史教材,其中对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战争责任的记述方式引发争议。《新华社》报道,日本民间团体“儿童与教科书全国网络21世纪”5月31日在东京举行“战后80年,历史教科书如何记述战争”研讨会,批评新教材在政府审定政策影响下,正系统性弱化日本战争加害责任。

《新华社》采访研讨会主办方事务局长糀谷阳子,她分享多年教学经历表示:“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一直在讲日本在战争中的受害情况,但也许忽略了更重要的问题——战争为何发生,日本是如何走上这条路的?”曾担任中学教师的糀谷回忆,曾有学生在历史课后追问:“老师,我想弄明白,之前那些战争是怎么爆发的?”这个问题至今萦绕在她心头。

+2

报道称,目前在日本初中采用率合计近80%的东京书籍和帝国书院两大出版社教材中,战争加害责任记述出现明显弱化。帝国书院在提及南京事件时写道“在南京,除了士兵,还有很多平民被杀”,未明确指出加害者身份;东京书籍虽在脚注提及“南京大屠杀”说法,但两者均称“受害人数尚无定论,仍在研究中”。

有关慰安妇问题,两家出版社教材均未使用“慰安妇”一词,仅以被占领地区女性“受到动员”、“在战地被迫工作”等措辞带过。糀谷批评:“我读完的第一感受是,他们试图以某种方式,将‘慰安妇’的实际情况隐藏在模糊的表述中。”

报道表示,这种删改倾向与日本政府教科书审定政策直接相关。2021年日本内阁会议将“从军慰安妇”等表述认定为“不恰当的教科书用语”,文部科学省随后要求修改相关教材。历史教育者协议会前委员长石山久男指出,右翼阵营策略已从推动极端右倾教材“扩大采用”,转向推动所有教科书整体右倾。

+1

曾在埼玉县任教的芳贺和夫表示,现行教材以“满洲事变”或“日中战争”取代“日本侵略中国”等明确表述,“这是在模糊战争的本质”。他强调,历史学界已确认南京大屠杀中存在大量平民与战俘被杀害的事实,“教材应当反映这样的历史研究成果”。

糀谷阳子特别指出,当前教材将1931至1945年的“日中战争”与1941年爆发的“太平洋战争”人为割裂,“这种写法会让人觉得,日本是在某种国际局势下被动应战”。随着战争亲历者离世,石山久男忧虑表示:“许多日本人对战争缺乏具体而清晰的认识,甚至有人觉得战争没什么大不了。”

“如果孩子们不了解战争发生的过程,就无法对现实抱有危机感。”糀谷强调,在二战结束80年后的今天,日本社会如何面对过去、思考现在,仍是不可回避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