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者归国 密歇根断合作 上交副院长:海外经验回国是好事

撰文: 郑宁
出版:更新:

今年初,美国密歇根大学以“国家安全”为由,单方面宣布终止与上海交通大学长达20年的合作,引发外界关注。

4月19日,《香港01》主办的“上海新质生产力研学团”参访上海交大,逾60名来自香港的师生与上海交大代表面对面交流。在参访上海交大密歇根学院时,针对华人科学家归国潮与中美两国学术脱钩的现象,学院学术事务副院长孔令逊博士直言:“如果他们愿意把海外的经验带回国、为这一代学生贡献,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事。”

上海交大与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合作始于2005年,双方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UM-SJTU Joint Institute),共同培养理工工程人才,并提供获美国工程技术认证的学位课程,至今已有近20年历史。(香港01 郑宁 摄)

密歇根大学单方面终止合作 交大反开拓亚欧新机会

上海交大与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合作始于2005年,双方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UM-SJTU Joint Institute),共同培养理工工程人才,并提供获美国工程技术认证的学位课程,至今已有近20年历史。

不过据此前报道,2023年8月曾有五名“上海交通大学密歇根学院”的中国留学生在密歇根大学就读期间因拍摄美国军区被指控,美国国会的中国问题特设委员会亦曾致信该校,要求检视其与中国高校的合作项目。最终于2024年1月,美国密歇根大学校长小野三太(Santa Ono)致信美国国会议员,表示校方经彻底评估后,以国安理由决定启动六个月程序,终止与上海交通大学的合作关系。

据了解,目前两校在学校层面的合作已中断,但密歇根大学仍希望保留与“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的合作项目。交大有高层透露,过往与密歇根大学合作具“排他性”,如今反而成为打开新机会的契机,目前正积极寻求突破,与新加坡、德国等高校洽谈合作。学校也正在对密歇根大学单方面中断合作一事进行商讨,近期会正式公布通告。

上海交通大学(香港01 郑宁 摄)

上交港人副院长乐见华人学者回流服务祖国

中美贸易战之下,两国学术关系不仅在高校合作层面出现裂痕,留美学生与科研人员亦面临越来越多不确定性。《华尔街日报》早前指出,美国近月大幅收紧对中国留学生的签证审查,部分人甚至因社交媒体内容或“违反交通规则”被撤销签证,令不少留学生感到不安。

同时,华人科学家回国任教成为趋势。自2024年中以来,已有近20名顶尖学者归国,包括普林斯顿核聚变专家刘畅、AI制药学者符天凡、计算机科学家陈婧等,分别归国执教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内地重点高校。《自然》杂志调查亦显示,约75%的受访在美科研人员考虑离开美国,反映在政策收紧与科研资源减少之下,中美学术人才流动正出现明显变化。

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学术事务副院长孔令逊博士。(香港01 郑宁 摄)

面对学术与人才的双重迁移,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学术事务副院长孔令逊博士在交流会中表示:“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事,因为科学是没有边界的。他们(科学家)如果有机会愿意回国,特别是在海外有很多贡献的科学家,能够回来服务祖国,是一件挺好的事情。”

把他们在海外的一些突出贡献与经历带回来,为这一代的学生做贡献,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上海交大密歇根学院学术事务副院长孔令逊博士

港生参访交流亲身了解交大校园生活

是次参访活动中,香港师生参观了上海交大闵行校区,学习学校百年历史,此外还与同为港人的孔令逊博士进行深度交流,亦听取了交大在读的香港学生分享校园生活与适应经验,并由招生老师介绍港澳学生的收生条件与入学政策。

部分港生亦对学校收生情况进行提问,并表示过去对内地升学并不清楚,通过今次实地参观交流,对交大的收生、国际化及学术氛围有更具体的认识。

香港师生参观了上海交大闵行校区。(香港01 郑宁 摄)
香港师生参观了上海交大闵行校区。(香港01 郑宁 摄)
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密歇根学院的港生向香港中学生分享校园生活。(香港01 郑宁 摄)
香港中学学生提问关于上海交通大学收生问题。(香港01 郑宁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