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危害国安 男子拿原单位涉密成果作“投名状”被罚
据央视周二(25日)报道,近年来,国家安全机关工作发现,个别涉密单位人员在离职后,明知违反保密规定,依然将在原单位工作期间的涉密成果作为“投名状”带到了新岗位,造成失泄密隐患。
报道指,徐某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某重点科研院所涉密岗位从事软件开发工作,长期接受保密教育。由于与妻子分居两地,徐某决定离职,并和妻子一同到某市工作,经面试后被该市某高新技术企业录用。
从原单位离职前,徐某了解到新公司经营产品和自己在老东家接触的研究成果高度相似,于是便起了邪念。适逢与外单位开展项目合作需要交接一批涉密电子文件,他乘机从原单位的软件配置管理库下载了一批涉密文件至工作电脑,以交接资料的名义经过审批后将相关涉密文件刻录成光盘,导入个人手提电脑中。
进入新单位后,徐某仍从事软件开发相关工作,其一同带来的“资源”似乎也确实发挥了一些作用。每念至此,徐某都不禁沾沾自喜,自认为神不知鬼不觉。
不久,新单位取得保密资质证书,可以参与部分涉密项目,徐某也被定级为一般涉密人员。由于有了前期的“成功”,徐某在明知保密规章制度的情况下,还是屡次将新单位的涉密文件临时导入自己电脑,自认为用后删除就可以不留痕迹。直到被国家安全机关调查,徐某才幡然醒悟,悔不当初。
经查,徐某将原单位25份秘密级文件导入私人手提电脑;将新单位2份涉密文件导入私人手提电脑。鉴于接受询问期间,徐某态度积极,主动配合调查,且暂未发现其非法持有的涉密文件有被进一步泄露、传播的情况,未造成较大现实危害,国家安全机关会同有关单位依法对徐某作出行政处罚。对于涉事的两家单位,国家安全机关会同有关单位开展安全防范提醒,指导涉事单位以此为鉴,强化措施补足漏洞,排查安全防范风险隐患,进一步加强涉密人员离职期管理,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相关单位按照国家安全机关要求,落实整改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