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重组亚单位蛋白疫苗获批紧急使用 中科院微生物所研发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周一(3月15日)宣布,该研究所与合作企业联合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在内地紧急使用获得批准,成为内地第四款获批紧急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也是国际上第一个获批临床使用的新冠病毒重组亚单位蛋白疫苗。
据介绍,此前在2月22日,乌兹别克立法院同意该疫苗在该国的紧急使用许可(EUA)。3月1日,疫苗在乌兹别克获批使用。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表示,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院士的带领下,包括严景华、戴连攀等在内的科技攻关团队设计了针对β冠状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通用疫苗构建策略,研究成果发表于《细胞》(Cell)期刊。在此基础上,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与合作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联合研发新冠病毒重组亚单位蛋白疫苗,并拥有疫苗的独立知识产权。
该疫苗已于去年10月完成Ⅰ、Ⅱ期临床试验。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称,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疫苗全程接种后,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符合亚单位疫苗不良反应小的特点,完成全部免疫程序后产生的中和抗体水平与目前国际上重组蛋白疫苗、mRNA新冠疫苗相当。
此外,该疫苗于去年11月起陆续在中国及乌兹别克、巴基斯坦、厄瓜多尔、印度尼西亚多国启动Ⅲ期临床试验,计划接种人数29000例。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指,目前Ⅲ期临床试验进展顺利,并获得首个试验启动国家乌兹别克的高度认可,已在该国获得紧急使用授权。
中国的新冠疫苗共有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包括RNA疫苗和DNA疫苗)5条技术路线。
据介绍,灭活疫苗是一种经典的疫苗形式,是将体外培养的新冠病毒“杀死”并纯化,被灭活后的病毒没有致病能力,但仍然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使体内产生抗体。
腺病毒载体疫苗是将病毒的核酸片段装到经过安全处理的腺病毒身上,再注射到人体内。注射后免疫系统会识别出这个病毒抗原,激活机体免疫反应获得免疫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病毒核酸的抗原活性,激发身体的免疫作用。
重组蛋白新冠疫苗是一条可以大规模快速生产疫苗的技术路线。不同于传统疫苗,重组蛋白疫苗不生产完整的病毒,而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只单独生产新冠病毒的关键片段,将其交给人体的免疫系统认识。由于这些片段无法引起疾病,因此重组蛋白疫苗被认为非常安全。
目前在内地获准紧急使用的新冠疫苗有四款。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的两款灭活疫苗和科兴中维新冠灭活疫苗克尔来福,早在去年7月已率先获批紧急使用。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是第四款。
而在内地附条件上市的新冠疫苗也有四款,其中三款灭活疫苗分别来自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北京科兴中维公司;还有一款是天津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由康希诺与陈薇院士团队共同开发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