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厕改”问题重重:8万厕所5万弃用 村民零下20度户外如厕
为改善农村如厕条件,辽宁沈阳市在2016年至去年间投入上亿元推进“厕所革命”,然而官媒近日走访发现,部分地方的改造厕所存在设计缺陷大、工程质量差、后续保障弱等多方面问题,如有八旬村民因改建的厕所一遇低温就结冰堵塞,结果不得不在摄氏零下20度的户外用铁桶如厕。
而5年来,政府改建的8万余个厕所中,有超过5万个被弃用,造成资源浪费。
对此,官媒评论批评,惠民工程成“伤心工程”,归根结底是作风不实、形式主义作怪。
陆媒日前走访沈阳市辽中区下万子村一户农家发现,屋的西墙外放置了一个垫著毛巾的铁桶,而该铁桶竟然就是八旬老村民寒冬之下的“方便之地”。然而就在铁桶后面,便有一座由当地于2018年改建的厕所,但门口堆满了木板等杂物。村民表示,该厕所形同虚设,根本无用,因为一遇低温便会结冰堵塞,他也不能每次上厕所都专门煮热水先冲一遍,而如果晚上实在太冷时,他就只能在屋内上厕所,再拿出来倒。
事件并非个案,于洪区、辽中区多座村庄都有相关的“尬厕”情况。例如,辽中区六间房镇长岗子村一名妇人气愤地介绍,改建的厕所竟在厨房,不仅正对着灶台,没有任何遮挡,还没有给排水系统,“完事我还得自己舀水冲,这不没事找事吗”。
另一名于洪区光辉街道三台村的妇人也表示,改建根本就是劳民伤财,其家的厕所现在堆满了各类冬储菜,“几乎没人用,冬天放杂物,夏天接上水龙头当淋浴”。
报道指,除极少数村民会在夏天偶尔用上改造厕所,其余大部分人都只将其用做储藏室,更有人擅将厕所基坑内的塑料桶挖出来当废品换钱。
另外改造建设中亦存在形式主义问题,例如于洪区平罗街道三家子村一户人家已搬走10年,但当局不管有没有人住,只按户装厕所,结果出现被废弃的房屋院内有崭新的改建厕所这种怪现象。
同时,部分厕改工程更有腐败隐患。自前年起,沈阳农村厕改政府补贴标准为每座室内厕所4500元(人民币.下同)、室外厕所3500元,然而多名民众反映村中通知的补贴仅为1500元,且也没人领到钱,如于洪区平罗街道青堆子村一村民透露,负责人当时声称是政府免费挖坑放塑胶桶,每家给补贴用来买马桶自装,但他们到目前也没有收到钱。
虽然当局已对现象有所察觉,在前年至去年期间采取了一些措施应对,取得一定效果,但仍出现“正对灶台建马桶”、“补贴上下不统一”、“支付慢”等新问题。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李洪雷表示,应依法追究决策质量存在严重缺陷或腐败等违法违纪的情况,同时建议负责人应更重视入户检查农村厕所改造是否实用,避免纸上谈兵。
官媒周四(28日)亦就事件发表评论文章,强调落实推进“厕所革命”绝不能欺上瞒下,更不能“忽悠”百姓;惠民工程变成“伤心工程”,与基层干部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脱不了关系,民众的话是狠狠打在了形式主义的脸上。
文章续指,惠民工程必须倾听民声,心怀民生,除改设施、改环境,农村厕改更要改观念、改作风,推进厕改绝不能“一刀切”,而须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相关工程亦必须配套严格的监管和督促机制,从方案规划、工程立项、项目实施等各个环节全流程监管,严防腐败和作风问题。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