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出台自贸港制度整合创新行动方案 共有60项任务清单
26日(周一),海南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整合创新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定出18项行动、60项任务清单。
《行动方案》提出实施进出口商品管制负面清单管理,创建“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口岸监管新模式,推动各类贸易融合发展,建设区域性离岸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创新设立一体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设综合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此外,海南会分阶段开放资本项目,创建自由贸易港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开展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和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试点,创建健全新的跨境融资管理体制。
以下为全文: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把制度整合创新摆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要求,海南近日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整合创新行动方案(2020-2022年)》。
方案围绕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资料安全有序流动,推动全方位、大力度、高层次的制度整合创新,制定出18项行动、60项任务清单。
目标:初步创建高效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有国际竞争力的财税体系、高效运转的人流物流资金流讯息流体系、安全严密的风险防控体系,营商环境和社会治理水平接近国内一流水平,市场主体大幅增长,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改善。
聚焦最突出、最紧迫、最难啃的改革问题,着力解决市场主体和群众最关心的难点、堵点、痛点、淤点
18项行动、60项任务
一、党政机关的设定、职能许可权、管理方式等制度整合创新。
按照“一类事情由一个部门管理”实施大部门制改革,构建功能全、机构简、效率高的行政管理体系。
1.推进大部门制改革。
二、法治化的制度整合创新。
加快构建以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为核心,与国家法律体系相配套、与国际惯例相接轨、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2.创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统一的类案裁判指引制度。
3.拓展和开放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领域。
4.创建健全多元化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和国际商事纠纷案件集中审判机制,完善调解、仲裁、诉讼有效衔接机制。
5.建设全岛同城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6.推进海事审判“三合一”改革。
三、贸易自由便利的制度整合创新。
推动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新型国际贸易结算便利化,促进跨境贸易各要素自由便捷流动,逐步推进区域性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建设。
货物贸易领域:实施“零关税”,有效配置国际国内两种资源;
服务贸易领域:“既准入又准营”,破除服务贸易壁垒。
7.实施进出口商品管制负面清单管理。
8.高标准建设国际贸易“单一视窗”。
9.创建“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口岸监管新模式。
10.推动各类贸易融合发展,建设区域性离岸新型国际贸易中心。
四、精简行政许可、深化“极简审批”的制度整合创新。
全面推广适用“极简审批”,推行“标准地”制度、“告知承诺”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园区推行“特别极简审批”。
11.全岛实施“极简审批”制度改革。
五、投资自由便利的制度整合创新。
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强化产权保护,保障公平竞争,打造公开、透明的投资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12.创建以过程监管为重点的投资便利制度。
13.高标准建设国际投资“单一视窗”。
14.开展境外投资便利化综合试点,实施对外投资告知备案制。
六、最佳化营商环境的制度整合创新。
构建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指标全面、指向明确、横向可比、全省统一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15.在具有强制性标准的领域试点“无条件准入、登记式备案、免审批准营、信用制监管”的合格假定监管模式。
16.创设“自由贸易港营商环境体验官”。
17.创新设立一体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设综合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七、资金自由便利流动的制度整合创新。
加快创建和不断完善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全面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分步骤分阶段推进资本项目完全可自由兑换,提升金融服务跨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构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改革创新制度。
18.分阶段开放资本项目,创建自由贸易港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开展QFLP和QDLP试点,创建健全新的跨境融资管理体制。
19.围绕海南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重点产业,创新发展贸易金融、消费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涉海金融等。
20.实施银行真实性审核从事前审查转为事后核查。
21.探索开展金融综合监管试点。
22.创建新的外债管理体制,试点合并交易环节外债管理框架,完善企业发行外债备案登记制管理。
八、人员进出自由便利的制度整合创新。
创建与国际接轨、有中国特色、体现海南特点的人才服务管理体制机制。
23.建设人才服务管理“单一视窗”。
24.创建市场导向的人才引进和认定机制。
25.创建外国人来海南工作许可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26.创建外国人工作居留许可一体化管理模式。
九、运输来往自由便利的制度整合创新。
实施高度自由便利的运输政策,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和航空枢纽。
27.创新海南保税航油管理体制,形成多元化主体充分竞争的航油供销体系,创建与国际接轨的航油价格体系。
28.创建国际高水平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船舶登记制度。
29.实施中央和海南垂直双管的民航行业管理和军民联合空域管制体制机制。
十、资料安全有序流动的制度整合创新。
围绕“智慧海南”建设,扩大增值电信业务、资料跨境传输等领域开放,创新资料跨境传输安全管理制度,提升资料传输便利性,培育发展数字经济。
30.创新资料资源确权、开放、流通、交易等相关制度。
十一、重点园区的制度整合创新。
31.以十一个重点园区为试点,对标国际先进经验,在产业汇入、项目落地、人才服务、管理体制等方面,各园区探索创建适合自身发展的标准化、全链条服务体系。
32.创建重点园区项目联评联审机制,实现一窗受理、一次性告知、各类许可一次性办理。
33.实施跨境服务贸易(出口)便利化制度。
34.建设洋浦港保税油供应中心,创新保税油加注资质管理和综合监管。
35.创建特许进口药械综合监管体系。
36.创新跨境医疗保险综合服务机制。
十二、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强化用海用地等要素保障的制度整合创新。
以“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为目标,创建完善统一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实施保障体系,推进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土地、海洋等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
37.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健全统一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体系,推进国土空间用途审批改革。
38.实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十三、社会治理的制度整合创新。
构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相适应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推进综治中心、社会管理讯息化平台、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四位一体”新机制,全面提升社会治理工作现代化智慧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创建基层民主协商机制,赋予行业组织更大自主权。
39.深化社会管理讯息化平台建设。
40.稳步推进市县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41.高标准建设海南“码上办事”平台。
42.推行中介服务网上交易综合性讯息化服务和信用管理。
43.创新医生医疗责任互助保险机制,构建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健康建设体系。
44.推动理工农医类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的制度整合创新。
45.创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自由贸易港住房保障体系。
46.创新海南自由贸易港行政区划管理服务。
十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制度整合创新。
全面创建资源高效利用制度,推进低碳能源利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建设农村生态文明。探索创建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47.创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
48.健全环境信用评价机制,提升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准备和响应能力。
十五、财税体制改革的制度整合创新。
49.推进分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
50.分步骤推进简化税制改革。
十六、国有企业改革的制度整合创新。
加快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由传统的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等。
51.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实施分类监管和精准监管。
52.健全国有资本监督管理机构,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
十七、督查、考核、评估、容错纠错等抓落实的制度整合创新。
创新狠抓改革推进、政策落实、项目落地的督促检查追责机制,营造良好干事创业氛围,推动海南自贸港政策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53.创新督查检查、考核评价机制。
54.创建海南自由贸易港容错纠错机制。
55.完善全省综合绩效管理机制。
十八、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的制度整合创新。
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面临的风险,构建安全高效的风险防控体系。
56.打造实时、精准、无感的反走私联防联控机制。
57.创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相适应的互联网舆情研判及应急响应机制。
58.创建健全进出岛资金流动监测体系,创建本外币一体化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宏观审慎评估和联络协调风险监控机制。
59.建设国际互联网资料互动试点专用互联网及风险防控平台。
60.构建具有自由贸易港特色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