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体测不过关惹议 体育总局:不影响高水平运动员奥运选拔

撰文: 姜庚宇
出版:更新:

日前,在山东青岛举行的2020年全国游泳冠军赛暨东京奥运会达标赛上,傅园慧、于静瑶、方喆等游泳名将都拿下预赛第一名,余贺新甚至打破全国纪录,但他们都因为体能测试未达标,最终无缘决赛,引发网民质疑。
对此,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建明昨日(10日)受访表示,近来部分项目进行的体能测试,仅是督促运动员加强基础体能的措施,不影响高水平运动员参与奥运会等国际大赛的选拔。

据早前报道,全国游泳冠军赛暨东京奥运会达标赛于9月26日至10月2日在青岛举行,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约300名运动员参赛,比赛成绩将作为运动员明年参加东京奥运会的重要依据。

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强化体能的要求,预赛成绩前16名选手中,取体能成绩前8名进入决赛。体能成绩相同,再按照游泳成绩排名进入决赛。体能测试的项目包括30米冲刺、引体向上、卧推、深蹲、3千米跑等10项。

近段时间,不管是游泳,还是田径、排球、羽毛球等多项中国国内大赛,都使用了这一套体能测试方法,并且体测成绩和竞技成绩挂钩。甚至2020年全国像棋男子甲级联赛也引入了基础体能测试。考虑到棋类项目特点及棋手的不同年龄,选取了耐力、力量及柔韧三个类别进行测试,具体有1000米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等项目。

相关报道发出后,内地网民们表示不理解,纷纷为各位运动员喊冤:“天大的笑话!游泳选手不比游泳成绩,比跑步成绩!”

还有不少网民认为其他体育项目参加体能测试也不合理:“花样游泳,如果要求高体能,形体练坏了,怎么办?”;“ 下象棋的还要去跑步太难为人家了,人家整天都坐著钻研棋谱了吧 。”。

傅园慧微博吐槽自己必须参加跑步。(网上图片)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建明10日上午受访表示,近来部分项目进行的体能测试,仅是督促运动员加强基础体能的措施,不影响高水平运动员参与奥运会等国际大赛的选拔。国家体育总局已经要求各项目中心总结体能测试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使体测更加科学,更贴近项目实际。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