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40年】林毅夫:深圳的成功是中国发展理念的成功

撰文: 姜庚宇
出版:更新:

刚刚过去的8月26日是深圳特区40周年纪念日。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经济委副主任、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日前接受《深圳商报》采访,谈及对深圳发展的看法。
他表示,深圳的成功是中国发展理念的成功,体现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报道指,林毅夫1980年1月首次踏足深圳,作为北大学生利用寒假到深圳参观学习,他觉得那时的深圳就像一个大工地,去中英街参观时,觉得内地与香港有太大差距,“就想内地甚么时候能够赶上发达国家。当时觉得我这一代人可能都赶不上。”

▼ 图辑|1980年代的深圳(按图放大)

+8

1988年,身为耶鲁大学博士后的林毅夫再访深圳,发现深圳变化相当大,“处处欣欣向荣”。当时深圳还处于发展早期,三来一补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产业,慢慢变成国内华强北电子产业的基础。1995至2000年,林毅夫在香港兼职,经常到深圳买电子产品,“记得在华强北就能很快组装一台电脑。2000年之后深圳已经有产品在全国领先,进入了国际市场了”。

林毅夫说,他印象最深的是2012年,从世界银行卸任回来,深圳已是另一番景象,成为全球最年轻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他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在全球是奇迹,深圳的发展则是奇迹中的奇迹,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的缩影,深圳还一直走在中国发展的最前沿。他说,奇迹背后反映出普遍规律:要经济发展,一定要生产出产品来,在国际国内市场有竞争力,这是任何社会成功共同的道理。

2020年8月23日,航拍深圳蛇口城市风貌。(资料图片)

林毅夫表示,中央提出把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示范区,这个定位非常好。深圳的发展经验,实际上是“有效市场”跟“有为政府”两只手共同使用。一方面相信企业家,企业家能做的,放手让企业家去做,企业家不能做的,就要政府帮助解决问题。

林毅夫认为,深圳需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让每个人都能分享发展的成果,让每个人都能够生活得更好、更体面,缩小贫富差距,这是先行示范区很重要的内涵。他又指,按照世界银行相关指标,本地生产总值(GDP)人均达12700美元就是高收入经济体,深圳已达到2万多美元,他希望深圳向6至7万美元努力。

▼ 相关文章|市场经济改革铸造“中国矽谷” 科企遍地开花

+2

他又表示,深圳是一个外向型经济占比较高的城市,很多产品面对的是全球市场。世界银行6月份的报告预测全球经济可能下滑5个百分点。国际市场在萎缩必然冲击到深圳。不过,疫情过去以后,全球化还会继续。

他指出,另一方面,中国有很大的市场要循环,在国际循环较弱时,中国经济复苏反而较快,可以用国内循环弥补国际循环的不足,帮助企业把生产能力维护好。从深圳的发展来看,必须在科技发展、产业发展,新的工业革命,及资讯、个人、设备、市场互联上,利用现有优势,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生产力水平。

(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