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是“赘字”? 政治红利喂饱蔡英文

撰文: 孟芹府
出版:更新:

台湾驻索马里兰共和国代表处(Taiwan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the Republic of Somaliland)8月17日正式揭牌,同一时间,台湾外交部的官方facebook发表贴文,指“酥胡”(“舒服”的互联网用语),并写着“这块牌子就写台湾没有多余赘字”,后面接“台湾模式X非洲之角”、 “台索友好”。

台湾外交部的“赘字说”随即炸锅台湾舆论,前国民党主席洪秀柱更在Facebook上开炮,“‘中华民国’,这四个‘赘字’让民进党如此的‘不酥胡 ’”,更怒轰民进党在立法院过半的情况下,连民进党立委提案要删掉《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与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中的“国家统一前”几个字都办不到,最后甚至自行撤案,沦落到去找不被国际承认的朋友取暖,还用这种偷鸡摸狗、自欺欺人的手段让支持者“自嗨”,这不是很可怜吗?

有炮轰的声音,自然也有对“赘字说”表示“酥胡”的声音。对于台湾舆论的一来一往,台湾外交部则是态度暧昧,台外交部发言人欧江安在8月18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对Facebook小编的发文表示“尊重且肯定创意”,此举反而更助燃台湾部分论者的怒火。在经过一天多的时间、台湾舆论产生一定的发酵后,才由蔡英文本人在8月19日举行民进党中常会会前谈话中,公开收尾称“中华民国绝不是赘字”,让台湾各界猜测的事情“尘埃落定”。

只不过话说回来,蔡英文若敢讲“中华民国是赘字”,那就是比陈水扁更往前走了不知道多少步,同时踩了中美的红线。所以,蔡英文的反应也是预料中事。

政治红利赚饱

台湾社会因为台湾首次用“台湾”为名,作为驻外馆处的名称,纷纷“群体欢愉”。蔡英文最后的收尾,也是让其在赚饱一波政治红利之后,出来为事情收尾,最后依旧紧扣在她提出来的“中华民国台湾”。

蔡英文本人在8月19日称“中华民国绝不是赘字”。(网络图片)

不免让人认为,整件事情在台湾内部的发酵是不是一种政治操作?事实上,第一时间能够出来止住讨论风潮的并非蔡英文本人,而是发文的台湾外交部。台湾外交部起初的态度暧昧不明,让国民党及诸多“中华民国派”的人站出来炮轰,即便讨论已经彻底“炎上”,台湾外交部依旧冷处理,最终再让蔡英文本人出面收拾,这本身就有抛球让蔡英文杀球的嫌疑。

台湾社会方面,支持台派在此期间跟捡到枪一样,嘲笑中华民国派的拥护者,也引出在野党及相关势力的人出手抨击,蔡英文在赚了一波红利,对得起2020年初支持她的817万票后,再回头来扣住那817万“不喜欢但能接受的中华民国台湾”,反将了在野党及相关势力一军。故无论如何,赚的人都会是蔡英文,而此间沦为政治宣传工具的却是重要的涉外部会──外交部。损伤的政府机关公信力非一时半刻可以修补,堂堂一国的涉外机构用戏谑的言词,引发台湾社会的风波,如此是台湾之幸?还是涉外的政府机关也在蔡英文及民进党的统治下,成了“内宣工具”?

小心被“中国行政区化”

用台湾为名设驻外馆处,固然是让台湾社会犹如吃了兴奋剂一样的“精神振奋”,却也要小心是否掉入中国设下的语境束缚里。

民进党团与时代力量党团早前曾做出的提案,建议台湾的交通部应该研拟可分期执行的中华航空改名计划。(资料图片)

回首过去台湾每每吵着要把某些带有“中华”的设施、机构,去“中华”而改“台湾”,中国大陆总是面带微笑的看着台湾自陷语境。原因是“台湾”两字不论台湾社会如何认为具有“主体性”,“台湾”在国际的眼中,或诠释的语境中,它就是一个区域,真正的名称应该叫做“中华民国”。犹记得过去几年在吵“中华航空”要不要更名为“台湾航空”时,大陆网友总会戏谑地说,“要改快改,咱还想要中华”,症结点就在于这种自陷“中国行政区化”的事情是中国大陆所“乐见”的。对大陆来讲,台湾愿意自我矮化,那是再好不过,省得大陆方面还要出手打压。

另一方面,综观台湾的驻外馆处,没有正式邦交的驻外馆处,几乎都以“台北驻某某经济及文化办事处”或“台北驻某某代表处”,比如“台北驻澳大利亚经济文化办事处”(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Office in Australia)、“台北驻韩国代表处”(Taipei Mission in Korea);倘若有正式邦交则会出现“中华民国”(蔡英文上台后被加注台湾) ,如“中华民国(台湾)驻斯威士兰王国大使馆”(Embass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Taiwan)in the Kingdom of Eswatini)。有趣的是,由于中华民国并未有“法定首都”,故惯例上一般所称的首都均等同于“中央政府所在地”,目前国府尚在台北,认为台北是中华民国的首都没人会怀疑。

那么,“台北驻某某经济文化办事处”、“台北驻某某代表处”,看作是从首都衍生出去的派驻机构,可能还更合乎台湾社会看到就高潮的“主体性”,毕竟是从现在的“暂时首都”衍生出去。

反观用“台湾”为名,感觉就像“自我中国行政区化”,比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也有派驻机构,便是以香港、澳门为名,比如香港经济贸易办事处(Hong Kong Economic and Trade Office)、澳门驻里斯本经济贸易办事处、澳门驻世界贸易组织经济贸易办事处。

冷静下来仔细思考,便会发现以台湾为名的“猫腻”,以台湾为名迎来的可能不会是台湾社会期待的“主权承认”、“国际参与空间”,而是一种自陷泥泞、遭国际社会认定为中国行政区的“自我矮化”。蔡英文不惜损伤台外交部的威信,也要玩的是“左手出、右手进的政治资本买空卖空”,台湾民众、“觉醒青年”和国民党支持者则被当韭菜收割,成就了蔡英文本身。

奉劝蔡英文及民进党,最好还是紧抱住中华民国跟台北为名设立驻外馆处的机会,这么喜爱“台湾为名”反而是让台湾社会所惧怕的“今天的香港,明日的台湾”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