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思录:肖建华其人及其终局
德隆系唐万新入狱,涌金系魏东跳楼,而明天系肖建华也在2017年春节前夕神秘消失,至今但闻传说不见真身——当年A股三大派系无一善终。
肖建华2017年1月27日在香港四季酒店被带走并消失三年半后,7月17日,中国银保监会和证监会同时宣布接管“明天系”名下共计9家机构,随即遭遇“明天系”的强势反驳,让人们将目光重新聚焦到这位据称掌控3万亿元人民币资产的传奇人物身上。
公开资料显示,肖建华于1971年1月13日出生在山东省肥城市安驾庄镇夏辉村一个普通教师家庭。父亲萧富银是当地一个初中老师,有6个孩子,肖建华上边还有个兄长,下有4个妹妹。这样的一个大家庭,加之当地地处山区、土地贫瘠,让肖建华的童年充满着穷苦的记忆。
小时候,肖建华埋头读历史书和文学书,在众人眼中是一个聪明又爱学习的形象。1986年,15岁的肖建华以山东泰安市高考状元的身份跨入北大法律系的大门。要知道,这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命运转机。
肖建华并不是一个死读书的书呆子,恰恰相反他的社交能力远在一般人之上。这不仅为他在北大挣得了露面的机会,而且在之后进行金融帝国的扩张时展现了非同寻常的优势。
1989年六四事件前夕,肖建华当选为北大学生会主席。这是一个令人十分艳羡的职位,甚至被很多人视为转入全国青联、共青团中央,乃至步入仕途的捷径。
据说,肖建华本人也是有一个“当官”梦想的。当年18岁的肖建华作为北大学生会主席肯定对当时汹涌的学生运动感到不安和棘手,是否参加这场运动直接关乎他的未来前途,他不得不谨慎选择。
2014年《纽约时报》曾在一篇报道称中称,在那个动荡的春天,肖建华曾简单尝试在校方面前代表学生,随后转变立场,同意校方关于街头抗议活动已然失控的看法。当时认识肖建华的人表示,他甚至还与校方合作,试图在军队进入北京,展开武力镇压之前平息抗议活动。
《纽约时报》将肖建华随后在商业上的崛起归因为六四事件后官方对肖建华的“奖赏”。但对于一个如此聪明绝顶的人来说,他的思考显然不止于此,事实上他本可以在仕途上要求更多,但是他没有。
对于《纽约时报》的报道,当时明天集团发言人余兰公开发表声明反驳,声称肖建华及明天集团的发展与六四事件和他因为在六四事件的表现而得到北京大学的资助没有任何关系。
也许也有亲身经历这场残酷斗争的原因,肖建华最终放弃了在仕途上突破。若干年后,肖建华公开回应为什么没有选择从政时说道,“人贵有自知之明。我在北大的时候见过很多党和国家高层领导人,没有强大的奉献精神和热情这个工作是难以承受的。”
他甚至不惜妄自菲薄,称自己是矬子里面选将军,“我自己从学生会主席到经商没有选择从政主要几个原因,第一个我觉得客观上讲,优秀的人都在党政体系内,从政的这批人素质远远比经商的要高很多。第二个我认为从政的人都是奉献大于回报。第三个,在从政的领域里,我们商界的人要进去竞争,只能是中等偏下的水平。像我们这种人,稍微有一点宏观思想的人,如果到商界,就是矬子里面选将军,具有很大的优势。”
按照肖建华的说法,1999年代初,当时清华同方、北大方正等一些校办企业鼓舞了他们,“我们这批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大家骑着自行车,披星戴月,从做HP、IBM代理起家,逐步完成了原始积累”。
这时,他不仅攫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还与毕业后在北大方正任职的妻子周虹文相爱。
周虹文公开信息并不比肖建华更多,外界仅知道她比肖建华年长一岁,但是较肖建华晚一年就读北大信息管理系,与百度的CEO李彦宏为同班同学。
二人在攫取到第一桶金后开始在北京先后成立了4家公司,初步搭建起了未来扩张的平台。1996年底,二人正是借助这些平台回到了周虹文的老家,凭着其处事能力,采取了交叉参股、包装上市的方式控制了当时的3家上市公司。肖建华说,在去内蒙古之前,他们已经拥有了十几亿资产。
此后的江湖故事,很多人都看到了。在2017年甚至更早的2013年之前,明天系以惊人的扩张速度,直到肖建华“出事”。据新财富统计,截至2017年6月底,明天系已经控参股44家金融公司,涉足银行、保险、信托、证券、基金、租赁、期货等,覆盖了金融业全部牌照,其控参股的金融机构资产规模高达3万亿元人民币,堪称富可敌国。
然而,由于肖建华低调隐蔽的风格和网状交叉持股、公司频繁更名、普遍代持和设立壳公司等操作手法,外界一直对其资产规模难以窥其全部。肖建华本人也曾公开表示估算准确数字很难。
肖建华曾经将自己的全能混业金融帝国扩张分为几个关键阶段,起初的白手起家阶段,就是几个北清学生做电脑生意,1997年至2000年趁中国资本市场繁荣狂扫投资法人股、金融股,如兴业银行等,接着2000年转入PE投资,趁股市多轮熊市导致证券公司破产危机而进军证券公司……
而树大招风,因为山东鲁能、太平洋保险等一系列争议交易,2012年至2013年肖建华陷入前所未有的公关危机——事实上,明天系向来是以强大的公关能力著称的。当时,中国国内甚至海外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汹涌而来,幕后操控股市收割收益、大搞裙带关系等等指责让他意识到境遇的转变。
2013年4月15日,从不接受媒体采访的肖建华突然出现在《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专访中。在当时的对话中,肖建华思路清晰、机智应对,并试图澄清当时对他的一系列负面评价。
但这一切无改明天系的处境。事实上,同德隆系、涌金系不同的是,北京对金融整顿展现出越来越强硬的姿态。
肖建华曾说过,今天中国的产业结构状况很像摩根时代的美国,即各行各业都呈现出“小、散、乱、弱”的局面,厂商林立,恶性竞争,市场秩序混乱。外界认为肖建华的榜样就是J•P•摩根(J. P. Morgan),至少认为肖建华和他的明天系是有这种理想化情结的——不能从政改变现实,那下海能改变中国市场秩序吗?
但外界显然还是没有看懂肖建华。如果他是一个如此理想化的人物,他也许就不会放弃原来的初衷。他已经给出了答案,聪明的投资者,目的是赚钱,而非只求控制,“摩根和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的生活都很艰辛,摩根后来基本是被美国国会听证气死的,我只想做一个投资者,很真实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