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中国军科院团队《刺针》发文 指疫苗Ⅱ期试验结果安全
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及其团队,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刺针》(The Lancet,大陆译作“柳叶刀”)杂志发表论文,指团队所研究的重组新冠疫苗(腺病毒载体),其二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是安全,能够诱导人体产生免疫应答。
据介绍,重组新冠疫苗(腺病毒载体)Ⅱ期临床试验4月12日在武汉启动,采用随机、对照、双盲设计,把508名受试者随机分配到疫苗组和安慰剂组,目的是在更大人群范围内来验证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单次接种该疫苗28天后,99.5%的受试者产生特异性抗体,89.0%的受试者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为人体对抗新冠病毒感染提供“双重保护”。
不过,研究人员在论文中指出,必须强调的是临床试验的受试者在接种疫苗后,都没有被刻意暴露在感染新冠病毒的危险中,目前尚无法确定该疫苗是否能有效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故需要进行三期临床试验。此外,前述试验仅追踪受试者28天,因此,尚无该疫苗诱导的免疫力持久性数据。
Ⅱ期临床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并为三期临床试验确定最合适的疫苗剂量提供依据。试验4月份在武汉进行。508名受试者参与其中。其中,13%受试者的年龄在55岁以上。61%受试者的年龄在18岁至44岁之间,26%受试者的年龄在45岁至54岁之间。
253名受试者接受高剂量的疫苗,126人接受安慰剂。试验结果显示,接种高剂量疫苗的95%受试者,与低剂量组91%的受试者,在接种疫苗后第28天时,均诱发了T细胞免疫反应或抗体免疫反应。
此外,接种后第28天,高剂量组96%的受试者和低剂量组97%的受试者,均出现了结合抗体免疫应答;而中和抗体免疫应答的受试者比例分别是59%和47%。
在不良反应方面,注射疫苗后28天内,高剂量组出现三级严重不良反应的受试者一共24人,占比9%;低剂量组一人;安慰剂组两人;其主要症状是发热。大部分受试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是轻微或中度的,比如发热、疲劳和注射部位疼痛。高剂量组72%的受试者出现了上述症状,低剂量组的比例是74%,安慰剂组的比例是37% 。
与I期临床试验相比,Ⅱ期试验的受试者更广泛,包括了55岁以上人群。研究人员指出,与年轻人群相比,年龄较大的受试者对该疫苗的耐受性较好,但免疫反应水平相对低。
陈薇指,一旦感染新冠病毒,老年人将面临严重疾病甚至死亡的高风险。因此,老年人是新冠肺炎疫苗的重要目标人群。但可能需要增加疫苗剂量,以在该人群中诱发更强的免疫反应。相关研究正在进行中。
“目前该疫苗正在进行Ⅲ期试验。”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朱凤才表示,与Ⅰ期临床试验相比,Ⅱ期临床试验提供疫苗在大规模人群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证据,是评估候选疫苗的重要步骤。
(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