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冲突】争端走向存疑 《人民日报》海外版分析两种可能性
中印两国军队在边境地区发生冲突,造成人员伤亡。一时间国际社会纷纷关注。伴随着该事件幕后细节不断被公开,中印两国边境冲突走向受到外界瞩目。6月17日,官媒《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众号“侠客岛”刊文分析两种可能性。
针对此次的中印边境冲突,解放军西部战区新闻发言人张水利大校发表声明称,“6月15日晚,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Galwan valley )地区,印军违背承诺,再次越过实控线非法活动,蓄意发动挑衅攻击,引发双方激烈肢体冲突,造成人员伤亡。”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此前的6月6日,中印两军刚在边境会谈点举行“军长级会谈”,就解决近期边境事态、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进行磋商。当时双方的共识是,“要落实好两国领导人的重要共识,不让分歧上升为争端,要共同努力去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9天后,冲突发生。中方回应表明,这次冲突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印度主动挑衅、背弃承诺。
中印致命冲突引爆边境紧张局势急剧升级,请点击放大查看中印边境最新形势图集:
中国要不要“狠狠地给印度一个教训”?侠客岛对此分析称,如果想给印度一个教训,事情的结果是明摆着,因为中方的战斗力毋庸置疑。但无论如何,谁也不愿意真走到战争那一步。况且6月16日,印度单日新增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达9,789例,累计确诊病例数已逾35万例。应对疫情、拯救国民生命,应是印度的当务之急。
那么和谈呢?文章分析称,中方已经明确表示,要求印方与中方相向而行,回到对话和谈解决分歧的正确轨道上来。6月17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同印度外长苏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通电话时,双方同意公正处理加勒万河谷冲突引发的严重事态,共同遵守双方军长级会晤达成的共识,尽快使现地局势降温,并根据两国迄今达成的协议,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安宁。
事实上,双方冲突在5月已有“端倪”:5月5日,印军即从该河谷地区越线进入中国领土、构工设障,后遭中国边防部队管控;5月9日,印军又从锡金段越线进入,导致双方冲突。
这次双方发生冲突的加勒万河谷,它位于中印边境西段阿克赛钦地区,是加勒万河与什约克河的交汇点。此处山高坡陡,谷深沟窄,不适宜人类生存。但它的战略地位很重要,是进入阿克赛钦乃至南疆的要隘。1962年以来,加勒万河谷地区的实际控制线一向非常明晰,一直都是中国实控。
🔻解放军集结兵力在中印边境🔻
5月13日,印度陆军参谋长说,不要过度解读当前的中印对峙,中印两军对峙是“由于对实控线认知不一致”,才导致双方边防军队在此遭遇。
侠客岛分析称,这句话看似“公允”,其实不然。所谓的“双方对实际控制线有不同认知”,其实是试图挑战中国对这一地带的实际控制,妄图通过频繁挑衅,甚至越线进入中方实控区,把事情闹大,将中方实控区炒作成“不同认知”的“争议地区”,进而改变管控现状。
文章称,印度在“洞朗对峙”的时候就玩过这种把戏。对峙爆发前,中方曾两次向印度提前通报,吿知中国即将在洞朗地区修路,但印方突然派军队干涉中国修路,当时让中方感到非常吃惊。
这是因为,其一,洞朗地区明确不属于印度;其二,印度称是应不丹的要求出兵来阻止中国,而中国得到的信息是,不丹根本没有要求印度出兵。印方以为靠派士兵赖着不走、搭帐篷、设路障、向中方士兵扔石头、和中方士兵打架等停留在石器时代的手段,以为拿准了中方士兵不想让事情升级恶化的心态,就能蚕食中方的土地。
文章分析称,这也符合中国观察家们对印度外交的一贯评价:印度在对华政策上秉持的是机会主义心态,习惯于贪图一时的小利小惠,而没有长远的战略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