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爽卸任|Last Day哽咽告别 任内与记者交锋“金句”获赞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周五(5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宣布,当日是其任内最后一场的记者会,并且不再担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一职。现场影片看到,耿爽向在场记者告别时语带哽咽,他最后在台上抱拳称“后会有期”,才再次露出微笑。
耿爽自2016年9月26日亮相以来,近4年共主持约400场记者会,他经常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金句”连连,不时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许多内地网民也对其卸任表达不舍,纷纷在微博留言称“祝耿叔前程似锦”。
耿爽周五在记者会上说,“因为工作安排的原因,我即将奔赴新的岗位,今天应该是我作为外交部发言人,最后一次举行例行记者会……作为一名中国外交官,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继续地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为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了解,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好情谊作出自己的努力与贡献。”
耿爽在前述一段话的开头语带哽咽,但后来情绪变得平静,最后抱拳说出“跟大家道别,我们后会有期”时还展露笑颜,他其后到台下与部分记者握手合照,然后离开会场。官方未有宣布耿爽的下一个岗位,据星岛引述消息透露,耿爽将升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副代表、特命全权大使,晋升为正局级干部。
资料显示,耿爽今年47岁,北京人,硕士研究生毕业。是一位履历丰富的资深外交官,曾在外交部国际司、国际经济司和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工作,具有丰富的多边外交工作经验。1995年至1999年,耿爽从外交部国际司起步,其后成为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成员,直至2003年。他在国际司工作了8年,历任三秘、副处长、处长、参赞兼处长。
外交学院教授王燕曾教过耿爽英语精读课,她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评价耿爽是一位中规中矩的学生,“成绩中等偏上,不属于最好的那一类。尤其他属于不太爱说话的那类学生,话不多、很严谨、也不喜欢出风头。”
多位常年参与记者会的中外记者则透露,相较于其他发言人,耿爽是在每次记者会结束之后最经常直接到台下与记者们面对面交流的发言人之一,几乎每一次他都要与记者进行一些面对面的近距离交流之后再离开现场。
据悉,中国外交部是全球唯一一个每个工作日都举行记者会的外交部门,而耿爽是外交部自1983年3月1日正式设立发言人制度以来的第30任发言人,于2016年9月26日首次亮相蓝厅并主持当日例行记者会。
经陆媒梳理,在耿爽主持的近400场记者会中,有超过270场都是在2019年,尤其是在6月和7月,他各主持了14场记者会,几乎“全勤”。面对记者尖锐提问,耿爽以外交部发言人身份曾留下许多“金句”,外界对此有赞亦有弹:
2018年4月4日,在被问及中方对美方公布对华301调查征税产品建议清单如何回应时,耿爽表示,“美方有清单,中方也有清单。请大家稍安勿躁,该来的都会来,并且很快会来。”
2019年5月7日,有记者向耿爽提问:“你提到让我们去问有关部门,我们向他们发传真询问中美贸易磋商是否会如期进行,但没有收到回复。请问我们到底该问哪个有关部门?”耿爽回应:“有关部门当然就是有关的部门了,无关的就不能称为有关部门,所以我建议你还是要向他们询问。”
2019年5月31日,在回应美方称中国正成为一个虚弱的国家,耿爽表示,“我要正告美方,不要高估自己的造谣能力,也不要低估别人的判断能力。真正的底气不是来自于反复重复的谎言和谬论。”
2019年7月6日,在回应英国前外相侯俊伟(Jeremy Hunt)称《中英联合声明》仍旧有法律约束力、英国支持香港居民捍卫英方为其争取来的自由时,耿爽在回应时用了十个成语,包括“居高临下、指手画脚、不知悔改、信口雌黄、自作多情、痴心妄想、厚颜无耻、罔顾事实、颠倒黑白、自不量力”。
2019年7月13日,在回应美国副总统彭斯(Mike Pence)就宗教问题指责中国时,耿爽回应道,“美国号称自己是全世界自由的灯塔,但这灯塔似乎不怎么亮了。美国号称要解决中国和全世界的问题,但这似乎有点大言不惭。美国没有这个责任,也没有这个授权,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水平。”
2020年3月20日,在回应有言论称中国制造的防疫产品“带毒”时,耿爽驳斥称,“如果有人说‘中国制造有毒’,那么请说这种话的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不要戴中国制造的口罩,不要穿中国生产的防护服,不要用中国出口的呼吸机,以免染上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