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2020】疫情后的中国会如何提振经济?

撰文: 余一竹
出版:更新: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今日(22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吿。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经济受到巨大冲击,外界十分关注中国将怎样提振经济。

在李克强的报吿中,他并没有给出今年硬性的经济增长指标,而是提出了一些具体恢复经济的措施,其总体特点是,仍保持了相对谨慎的财政扩张政策,同时把重点放在稳定就业、提振居民消费和对企业的税收减免上。

李克强在报吿中说,“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在支持企业发展上,报吿提出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放水养鱼,帮助企业纾困发展。比如今年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

同时,报吿还提出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调整措施、简化手续,促进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复市复业。放宽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登记经营场所限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清理废除与企业性质挂钩的不合理规定,并限期清偿政府机构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款项,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

4月22日,在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脱贫奔康产业(就业)园,一家服装生产企业员工正在生产作业。(新华社)

其次,报吿中提出了如何提振消费的政策。李克强说,中国内需潜力大,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民生导向,使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稳定就业,促进民众增收,来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而对受到疫情影响沉重打击的餐饮业、商场、文化、旅游等行业,也提出了促进其恢复发展的措施。此外,养老、电商、农村消费,也被列入政策重点支持发展的对象。

而在政府投资方面,报吿提出了扩大“有效投资”。具体来说,就是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重点支持既能促进消费惠及民生,又能调整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新一代信息网络,包括5G应用、充电桩、新能源汽车等,以及对新型城镇化的建设。

至2019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已有122万个,预计今年还将新增公共桩约20万个、私人桩超过40万个。 (中新社)

有分析指出,中国政府的财政扩张政策近些年来十分谨慎,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此前中国只宣布了约2.6万亿元人民币的财政措施,约占中国GDP的2.5%,这包括失业保险金和税收减免的财政措施。这一比例远低于其他许多主要经济体,比如美国的2.3万亿美元(占GDP的11%)的刺激计划,德国将提供包括1560亿欧元(占GDP的4.9%)的新增政府支出。

近些年中国经济债务问题严重,中国政府推动降低债务水平的政策,防范总体性金融风险,调整经济结构。因此,在这几年尽管中国遭遇贸易战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压力,仍然坚持既定的调结构方针,而不是重回此前的经济刺激方案。

这也是这次中国政府工作报吿中坚持将减税、稳就业和促进消费作为重点的原因。但中国的疫情防控仍在进行,消费领域显然还亟待迅速恢复。这或许是接下来中国政府的中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