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粮食危机】观察站:黑天鹅飞过全球,中共第五代交答卷

撰文: 王雅
出版:更新:

中国政府可能是世界范围内对于“粮食安全”最重视的政府,最担忧各种“风险”与“忧患”的政府, “忧患意识”、“风险意识”是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的政治底色,他在中共体制,中国国家体系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诸多改革,对于“百年未有大变局”的判断,都是这种意识的现实体现。今天我们正在看到这种“重视”的反馈。

受疫情影响以及东非的沙漠蝗暴发,全球或将面临一场正在迫近的粮食危机。(AP)

“如何应对新冠疫情”显然是一场全球各国治理能力的比拼,尽管在疫情早期应对迟缓,但是过去数年的风险预备以及疫情中期防控,习近平和他的执政团队交上了一份及格的答卷。

新冠疫情的蔓延,正在引发严重的次生危机。随着世界上多个主要粮食出口国宣布进入“锁国”,暂停粮食出口,粮食安全正在成为全球最关心的议题之一。

作为地球上对“饥荒”记忆最深的国家,很多中国人担忧,疫情之下,全球主要产粮国家,陆续限制出口,谁能喂饱中国14亿人。

联合国警报:全球面临粮食危机

官媒新华社3月31日援引联合国发布的一份报告称,除非我们快速采取行动,保证全球粮食供应链通畅,缓解疫情蔓延对整个粮食体系的影响,否则我们面临粮食危机迫近的风险。

2月20日,南京,工作人员驾驶自走式喷雾机给小麦喷洒除草剂。(中新社)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劳动力短缺、供应链中断,以及今年以来,沙漠蝗在东非、西南亚罕见暴发,全球范围内可能出现粮食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糟糕情况或将在2020年4月、5月出现。

不完全梳理,3月24日,世界第三大稻米出口国:越南宣布,自3月24日起,禁止大米出口;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之一哈萨克斯坦禁止出口小麦、土豆等11种农产品;塞尔维亚宣布,暂停出口葵花籽油等农产品;3月28日,埃及决定,未来3个月内停止各种豆类产品的出口;全球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俄罗斯农业部提议,对粮食出口建立临时配额,4月1日-6月30日,小麦、黑麦、大麦和玉米等出口量不得超过700吨;3月30日,柬埔寨总理洪森表示,柬埔寨将从4月5日起,除了香米,将禁止白米和稻米出口。另外,因为受疫情影响,巴西、阿根廷的大豆出口也在放缓,印度这个世界最大的稻米出口国,几乎停滞。受此影响,部分粮食的价格正在飙升。芝加哥大豆近2周涨逾7%、小麦期货价格更是大涨超18%,黄大豆1号主力合约于3月30日飙涨4.46%,2020年涨幅已达25.9%,创2013年以来的新高。

4月2日,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世贸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Roberto Azevêdo)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各国在采取措施遏制疫情的同时,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粮食供应链的冲击,防止这场公共卫生危机引发粮食危机,导致粮食供应中断或粮价过高。

河北一片麦田,联合收割机正在进行收割作业。(资料图片)

中国人是否需要“囤粮”

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会否受到波及?作为世界上粮食进口大国,中国人是否需要“囤粮”?

先说结论,从目前粮食产量,进出口结构,中国并未有明显的粮食危机,中国人不会因为疫情与蝗灾重返“饥荒”。也就是说,即使全球进入“封国”状态,中国目前的粮食产量,也能“喂饱”中国人。

根据2019年10月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中国谷物供应能够基本自给,并且水稻、玉米、小麦等高于世界均值水平,几乎100%满足自给自足。人均粮食占有量方面《白皮书》中给出的数字为470公斤,即每人每天可拥有1.28公斤粮食。并且国家的粮仓储备充足,根本不存在粮食危机。

再看中国一年消费粮食的总量。据《中国统计年鉴》,2018年中国人均粮食消费量是127.2公斤。按14亿人口算,一年全中国人吃掉粮食1.78亿吨。其中,主要以大米、小麦、玉米为主,合计达1.62亿吨,占比超91%。

山西太原一超市内,消费者正在选购面粉。(中新社)

再看中国粮食的年产量,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粮食产量为6.64亿吨,创下历史新高。中国6.64亿的粮食产量中,大米年产量为1.47亿吨,占比22.1%,小麦年产量为1.34亿吨,占比20.2%,玉米年产量为2.61亿吨,三者合计达到5.42亿吨,完全满足1.78亿吨的消费量。其中,玉米已经从中国人的主粮中逐渐淘汰,而更多用于生产饲料、乙醇等。

在一些西方媒体的报道中,认为中国可能会陷入危机的原因,是基于中国农产品对进口的依赖程度较大。例如2019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金额为2,300.7亿美元,同比增长5.7%。

以中国人主要口粮大米为例,2019年,中国进口大米数量为254.6万吨,系全球进口大米最大的国家,但与此同时,中国大米出口数量达到274.8万吨,同比大增31.4%,连续四年增长,并实现净出口。

再看中国的另一大口粮:小麦。据中国国家农业农村部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年进口小麦数量为254万吨,同比增12.5%。但出口数量亦达到31.3万吨,增9.7%。而2019年中国小麦的产量高达2,672亿斤,进口数量的占比仅有1.9%,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与此同时,中国还有大量的粮食库存。据美国农业部数据,上一市场年度,全球库存的水稻是1.75亿吨,中国就占了近1.2亿吨。另外,中国小麦库存亦高达1.4亿吨。

4月3日,市民正在湾仔一超市选购大米。(中新社)

当然中国政府并非高枕无忧,在中国主要粮食作为进口占比中,中国大豆一直对进口依赖程度较大,超过80%的大豆都依赖进口。据国家农业农村部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年进口大豆数量达8,851万吨,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60%,而出口数量仅11万吨。2019年中国进口农产品总额1,500多亿美金,其中,单项占比最高的是大豆,花了353.4亿美元,占比23%。再看中国大豆的产量,2019年全中国产出的大豆数量为1,810万吨,仅有进口数量的20%,且这一数字已经创下历史最高记录。

大豆这种需要大种植面积、高耗水的作物,对于人均耕地较少、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中国而言,不具备广泛种植的自然条件。因此,在中美贸易争端中,大豆也成为美国对华制裁的重要“武器”。这也是中国国内大豆期货价格飙升至2013年6月以来新高的主要原因。

因此,即使全球疫情持续,中国自产主粮大米和小麦,能够自给自足。严重依赖进口的大豆和玉米会受到较大影响,但是这两种作物并非主要口粮,多是作为饲料,因此副食品和肉蛋禽或会在短期内出现价格波动。

粮食安全是中共领导下的中国应对危机的武器,图为2018年9月习近平在中国商品粮基地黑龙江农垦场,彼时中美贸易战十分激烈。(新华社)

习近平的风险意识与中共答卷

中国体制内的农业专家提醒,中国政府可能是世界范围内对于“粮食安全”最重视的政府,最担忧各种“风险”与“忧患”的政府,今天我们正在看到这种“重视”的反馈。

在中国政府的要求中,长期以来有“18亿亩耕地红线”的说法。即任何土地征用都不能触及这个红线,因为只有保证此数字,才能养活中国人。

习近平2012年成为中共最高领导人后,随即继续强调“粮食安全”并推动了一系列改革,并在此后将“风险意识”增加到他的政策中。这一切为“灰犀牛,黑天鹅”的准备,成为当下中国度过危机的武器。

仅仅2013年一年,习近平在地方视察时,至少四次公开强调“自己的饭碗主要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粮食安全要靠自己”。当年11月,他曾在中国产粮主要省区山东提出——“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解决好‘三农’问题,根本在于深化改革,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发生大饥荒,有钱也没用。解决13亿人吃饭问题,要坚持立足国内”。此外,习也曾在中共最高决策层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过,“要清醒认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这种“底线思维”的意识在很多学者看来恰恰表明了习近平在对待“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

无人机航拍下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罗田村。(资料图片)

具体政策上,2015年1月6日,中国农业部曾发布消息,中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中国总理李克强,也在他的第一个任期内,频繁考察农业问题。他曾经登上三米多高的粮堆,说出“这是金仓,垫底仓,站在上面心里踏实。要保管好每一粒粮,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忧患意识”、“风险意识”是习近平的政治底色,他在中共体制,中国国家体系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诸多改革,对于“百年未有大变局”的判断,都是这种意识的现实体现。尽管这个过程中很多人对于他的执政方式有诸多不同意见。新冠疫情显然是一场全球各国治理能力的比拼,尽管在疫情早期应对迟缓,但是过去数年的风险预备以及疫情中期防控,习近平和他的执政团队交上了一份及格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