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北京地坛医院:新冠病毒可能攻击中枢神经系统

撰文: 布蓝
出版:更新:

北京地坛医院3月4日首次报告了新冠病毒攻击中枢神经系统的病例:2月25日首例新冠肺炎合并脑炎患者从该院顺利出院。
该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主任刘景院称,患者出现意识障碍,一定要考虑病毒有可能攻击中枢神经系统。他特别提醒要警惕新冠病毒感染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及时进行脑脊液等相关检查,并完善脑脊液SARS-CoV-2核酸及基因测序等工作。

此前针对SARS(沙士)、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的研究也均有显示,引发这两种疾病的冠状病毒同样有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案例。

中国疫情形势趋于缓和,但专家提醒,新冠病毒攻击中枢神经系统。(新华社)

2月25日,56岁的新冠肺炎患者许先生从地坛医院康复出院。他是一名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合并脑炎。

据悉,许先生1月24日以新冠肺炎、危重型、呼吸衰竭收入院。接受治疗96小时后(起病第14天),患者出现颌面及口角频繁抽搐,伴持续呃逆,医生查体发现颈抵抗阳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四肢肌张力升高,双侧膝反射亢进,双侧巴氏征及踝阵挛阳性,头颅CT颅内未见异常,测脑脊液压力大于330mmH2O,脑脊液外观无色清亮,生化检测无异常。

脑脊液中存在新冠病毒

北京地坛医院重症医学科、检验科及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联合工作组对采集的脑脊液标本进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鉴定可能的感染病原体过程中,排除了其他病原体,获得了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通过基因测序证实脑脊液中存在新冠病毒,临床诊断病毒性脑炎。

随后,医护人员经过对其14天机械通气和甘露醇控制颅压、咪唑安定控制抽搐、丙种球蛋白及甲基强的松龙抗炎等针对病毒性脑炎的处理,观察患者肺病影像学逐渐好转,神经系统症状消失。2月10日(起病第24天)在充分评估患者呼吸及神经功能后拔出气管插管,给予鼻导管吸氧。2月18日(起病第32天)转出重症监护室,到新冠确诊病房继续接受治疗,最终在2月25日出院。

此前的研究表明,新冠肺炎患者可合并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心肌损害、凝血功能异常、肾脏损伤、肝脏损害等多脏器损害,尚未发现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报导,此病例报导在全球尚属首例。

刘景院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救治仍然是一个巨大挑战,病毒对靶器官的直接损害以及因此而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可能是SARS-CoV-2感染人体后主要的致病机制。

刘景院提醒抗疫救治一线中的医护人员,在临床观察中,不乏有颈抵抗,病理征阳性,突发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的病例存在,面对此类患者,需要警惕新冠病毒感染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及时进行脑脊液等相关检查,并完善脑脊液SARS-CoV-2核酸及基因测序等工作,为更全面了解COVID-19做出探索,并积极处理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从而进一步降低危重病人的病死率。

(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