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肺炎】全国饮用水质少量有氯气残留 环境部:总体未受影响

撰文: 叶琪
出版:更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严峻,外界关心重灾区湖北省及武汉市会否自然环境亦受污染。
生态环境部在周六(22日)表示,自疫情发生以来,生态环境部门累计对全国6900多个饮用水水源地展开监测,结果表明从2月1日至19日,未发现因疫情影响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的情况,少数有氯气残留,但浓度都低于自来水厂的出水标准。

据了解,其中备受关注的的湖北省,当地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武汉多个主要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均优于有关标准的限值,显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总体未受疫情影响。

自疫情发生后,全国多地都有大规模消毒行动。(中新社)

此外,全国各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在2月1日至20日,有对重点地区定点医疗机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展开监督性监测。其中武汉市对火神山医院、同济医院、协和医院等63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对其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展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定点医疗机构注水处理设施的出水,氯气残留浓度基本符合有关标准的限值,至于城镇注水处理设施的出水则有检出氯气残留。

生态环境部又指,针对疫情防控过程可能存在的过度使用消毒剂的情形,部方有要求在饮用水水源地常规监测指标基础上,增加氯气残留等特征指标监测,同时又推出相关技术文件,规范应急监测和疫情防护要求,指导各地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医疗废水、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的监督性监测。

资料显示,氯气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在自来水中加入氯气,是为了抑制和杀灭细菌,是一种相对较便宜的消毒剂。以香港为例,水务署近日亦因应疫情,在出厂食水中增加氯气含量,令氯气残留由每公升1毫克上升至1.2毫克,加强保障食水在输送和贮存过程中保持清洁卫生。水务署的做法仍远低于世卫建议等于或低于5毫克的剂量。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