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郝龙斌将“中华民国该往哪去”从生存问题变成哲学问题

撰文: 陈舜协
出版:更新:

“我是谁”是哲学家、思想家永恒的追问,伴随而来的问题往往是“我从哪里来?” “我该往哪里去”,人类的思想、科学及道德由此发扬。

参加国民党主席补选的国民党前副主席郝龙斌当地时间2月18日在Facebook问了“我们(国民党)是谁”这个“哲学问题”,一举将国民党主席补选的“档次”拔高。不过,从他自答的内容来看,显然他的目的是在打击他的竞选对手、国民党籍立委江启臣,立马又将层次“拉low”到低层次的政治斗争层面。

郝龙斌竞选国民党主席,近期的两岸论述被批评直逼“两个中国”。(洪嘉徽/多维新闻)

郝龙斌说了什么?他说,国民党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深刻领悟“我们是谁”的定位,“没有人可以让我们(国民党人)放弃”的自信与肯定…,国民党心的核心价值就是“根据中华民国宪法所定义的国家并坚决反对台独”,之后意有所指的说,失去“核心价值”,其他“都是官话、空话”,强调国民党不能迷失自我,要有坚持的气魄。

从郝龙斌的贴文全文来看,他真正要谈的是“中华民国存在事实”,这个他自宣布投入国民党主席补选后就答不好的“中华民国如何存在”的生存问题。

不过,既然郝龙斌已经将“我们是谁”这个“哲学问题”提出来了,不妨可以帮郝龙斌用哲学的方式来答好这个问题,其实,只要答好在台湾的中华民国“从哪来?”、“往哪去?”就行了。

国民党12日举办党主席补选政见说明会,主席参选人江启臣进行政见论述。(中央社)

在台湾的中华民国从哪来?不必提太久远的历史,简单的说,国府在国共内战中输给中国共产党败退到台湾,在美、苏冷战期间获得美国援助,以“民主阵营”前线姿态在台湾站稳脚步,展开长达70年两岸分治历史,在1971年是前是国际认可的中华“一个中国”代表。

中华民国该往哪去?两岸虽然分治,但《中华民国宪法》中的主权范围及《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前言“为因应国家统一前之需要”都标定出一个清楚方向,国民党在李登辉主政时期还提出《国家统一纲领》,指明“民主、自由、均富的中国”就是目标,陈水扁虽然“终止”《国家统一纲领》适用,但宪法修了七次,“国家统一”却一直存在。

郝龙斌是国民党副主席,不必旁人“提醒”,肯定对于“国民党是谁”、中华民国“从哪来”、“往哪去”这种“哲学问题”相当清楚,一定也知道,“中华民国的存在”,必须在“国家统一”。

台湾的年轻人多数不清楚“中华民国”与“一个中国”的连结。(Getty)

郝龙斌批评他的对手只讲求“工具理性”而不谈“核心论述”是迷失了。不过,他将国民党核心论述窄化成“坚持中华民国存在”及“坚决反对台独”,甚至明知两岸持续交流才能累积善意,所谓的善意必须建立在“理解对方”的基础上,反而将“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当成武器,更一度主张“不惜断三通”,不知他所谓的“善意”从何而来?

郝龙斌说的没错,“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识”具体表现两岸的善意,善意表现在中共与国民党各自理解对方有“对内交待”的政治需要,对中共来说,接受“九二共识”相当程度等于已经“正视中华民国存在事实”,只是不能言说,以避免被国际误解成“两个中国”及招来大陆民意反弹。更根本的原因则在于中共及多数大陆人民相信国民党对“国家统一”的追求。

因此,郝龙斌应该将魄力展现在指出“中华民国该往哪去”,例如倡议分治的两岸统一后组成朝“自由、民主、均富”方向前进的“新国家”。不过,目前来看,郝龙斌只想将“中华民国在台湾”这个状态“冻结”住,老实说,这才是真正的迷失。

说到底,“中华民国往哪去”从来是台湾人切身相关的生存问题,不是哲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