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台湾大选】两种韩国瑜 促成了此次的“蓝营悲剧”

撰文: 郭雪筠
出版:更新:

短短一年多,国民党正式从美梦中醒来。过去国民党常表示,“2008年时人民亦认为民进党已无救,结果2012年照样卷土重来。民间讨厌声浪虽大,但谁说国民党已被抛入历史灰烬?”2018年年底后国民党更重拾自信。是故,朱立伦率先其冲表态愿意参选后,党内各要角也都各怀心思,而后有郭台铭横空出世。

时至今日,近三百万票差距,压在“百年老党”身上,虽不至于“抛入历史灰烬”这般武断结论,但亦不远矣。国民党内新生代跳出来“逼宫”老世代,台湾媒体一片全面检讨国民党的声浪,要角们、天王们,尴尬失语。

2020总统立委选举国民党大败,国民党台北市议员罗智强(左5)12日号召多位党内青壮派议员、幕僚,要求国民党主席吴敦义、退将吴斯怀辞职。(中央社)

韩国瑜虽说梦醒,但“韩流”曾经如此存在是抹不去的事实,也是台湾选举历史上的一个现象,“一介草根”奋斗至此,人们可怜他有之、嘲笑有之,但多少会说一句──“唉,也是不容易。”至于对国民党,可就连一点同情都没有了。

选前韩国瑜在台北的那场造势会,百万庶民上街头,昔日红衫军百万人倒扁的盛况重出江湖,挺韩者精神一振,蔡英文支持者全力戒备,选情五五波为普遍分析,熟料结果揭晓后差距竟达快三百万。这样的魔幻剧,究竟如何形成的?选后这些分析文章,虽都算是“事后诸葛”,然而要想了解台湾社会,也只能反复从一次次选举结果中找到因果关联,并推敲出台湾社会的当下现实。

其一,蓝绿政党的个人因素。虽说青年崛起,但台湾蓝、绿版图根基稳固,此次民进党与国民党在选战中各自的操作仍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民进党之成自不用说:成功打造了“香港议题”,党内团结。因此国民党之败才成为选后媒体一片痛批的焦点。

韩国瑜败选,支持者难以接受。(陈炯廷/多维新闻)

从朱立伦一马当先到韩国瑜成功闯过党内初选、巩固韩粉,韩国瑜在无政绩的情况下“落跑市长”之名本就像十字架一样背在身上、甩都甩不掉,加上草根形象深植人心、有别于以往的国民党候选人,德不配位骂声有之、冷言质疑更有之。

在此情况下若国民党传统知识蓝代表如朱立伦等全力辅选数个月,尚有挽救机会,惟国民党众人扭扭捏捏、各有盘算。所以此次大选,“韩不等于蓝”、“投韩不投蓝”、“投蓝不投韩”等割裂始终存在。

其二,在此情况下,国民党更无法将一些代表菁英、进步的标签往韩国瑜身上拉,韩国瑜虽然“草根人设”极为成功,也确实吸引了对蔡英文不满的军公教、失意的外省人、基层本省大众等支持者,但这数量显然不够。军公教投韩国瑜,不是为了发大财,而是基于对蔡英文的怨气;基层投韩国瑜,确实想改善两岸关系“发大财”,惟这一群体并不是全部都倒戈。

韩国瑜11日晚间在高雄市党部外正式发表败选感言后,眼泛泪光拱手感谢支持者一路相挺。(中央社)

有更多台湾民众,知道“亡国感”是选举噱头,但是“发大财”之语太“低端”(在这群中产看来),且韩国瑜展现出来能够改善经济、提振台湾产业的说服力又不足,甚至可能不如蔡政府“菁英”。

韩国瑜的人设非常割裂,在一边人眼中是“救世主”,另一边人眼中是“草包废物”,蔡英文纵使在许多人眼里无能,但并没有这么割裂的个人特质。大量的中间选民于是滑向蔡英文,反而在政党票的部分,国民党并未落后民进党太多。

大量的中间选民滑向蔡英文。(中央社)

其三,于是,韩国瑜与蔡英文的这场竞争中,经济民生、国防外交等议题都没有被凸显,因为台湾社会认为,“反正谁上都无法改变台湾现实”,于是香港、意识形态这种问题就被极致凸显。此次的台湾大选,未以政策辩论为准,反而以“谁代表台湾价值”、“谁能捍卫台湾主权”这种情绪性语言为依归。

在选举前,假新闻、谣言、情绪霸占社群网络,选前谁也不知道真实的台湾民意究竟为何,也不知道自己所属的“同温层”到底能代表多少台湾民意。韩国瑜、蔡英文的支持者,都在彼此的同温层,情绪地攻击对方。

选举政治中本来就会有的情绪与对立,就这样被放大。于是选举结束,这条撕裂的伤口仍在渗血。虽说“大家都是台湾人,都要为了台湾好”,但这样的割裂,终是需要时间修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