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场:虚实新疆 防火墙内外两重天
“我想做一个现场调查,在座的外国记者朋友们,你们当中有谁看过这两部纪录片?”(现场几十名外国记者无人举手)“今天上午,很多西方媒体都去了国新办举办的涉疆问题发布会,你们也都没有报吗?你们能不能坦率地告诉我,你们为什么没有报道?”
这是12月9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华春莹向在场的外国记者提问。她提到的两部纪录片,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在刚刚过去的周末接连发布的《中国新疆,反恐前沿》、《幕后黑手——“东伊运”与新疆暴恐》,“展示了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对该地区民众的伤害,并揭露了恐怖组织‘东伊运’的种种恶行”。
两部纪录片公布了大量暴恐袭击的原始画面素材,特别是《中国新疆,反恐前沿》中首次披露了2013年北京天安门金水桥恐袭的现场画面,在社交媒体上获得上千万次观看,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3亿,其中一条点赞数很高的代表性评论是“没有认真看完这50分钟的人,就没有资格对中国新疆发表任何无知狂妄的言论”。
中国官方十分在意两部纪录片在国际舆论的环境里是否被看见并不难理解,毕竟从目前来看,YouTube上16万的观看数量与中国国内的关注度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还有陆媒专门报道了CGTN在YouTube上的101万订阅用户中,很多人反映没有收到YouTube推送的细节。
这两部重磅纪录片,首要任务也正是被一些西方媒体明确感知到的“回击国际批评”。12月3日美国国会审议通过《2019年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次日中国人大、政协、中国外交部、中国国家反恐办等七部委联合发声谴责只是为回击拉开了序曲,两部纪录片才是“主战武器”。
12月7日放出第一部纪录片,大陆官媒的攻势也于8日渐次展开,《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人权”幌子掩盖不了险恶用心》,直接点出美方的“老把戏”罔顾事实、“颠倒黑白”;《人民日报》海外版则发表评论《美国不要站到反恐的对立面》,直接引用纪录片中的内容,称“教培中心是集中营”的谎言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
然而西方主流媒体的沉默让中方的宣传攻势感觉是打在了棉花上。除了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对两部纪录片做了还算细致的介绍,以及“路透社、《每日电讯报》的简短报道”,无论使用中文还是英文,搜索引擎再也找不到更多西方媒体关于新疆反恐纪录片的报道。
于是央视国际锐评8日发表评论《一些西方媒体面对涉疆纪录片为何装聋作哑》,《环球时报》等媒体9日也用同样的视角继续跟进评论。
或许中方已预料到了这种情况:纪录片“叫不醒装睡的人”,那就再开一场高规格的发布会。9日上午10点,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疆稳定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出席官员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雪克来提·扎克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乌鲁木齐市委书记徐海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新疆喀什地委副书记、喀什地区行署专员帕尔哈提·肉孜等人。
四位官员中,雪克来提·扎克尔、艾尔肯·吐尼亚孜已经是五个月中第二次出现在中国国新办的新闻发布厅——7月30日,两人曾围绕“建设美丽新疆 共圆祖国梦想”的主题发言并答记者问,那场发布会是中国各省份介绍7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系列发布会之一。
有陆媒分析称,“这样的出场频率在省部级地方官员中并不多见”。
在这样的时间节点去讨论新疆的“稳定”、“发展”,针对性无需多言。雪克来提·扎克尔在开场的讲话中,开篇就将话题引向了新疆曾经高发的暴恐事件,结语时对美国通过涉疆法案点名批评,而“新疆反恐措施和美国等国反恐措施本质上没区别”的表述则成为了路透社的报道标题。
被当作“人权靶心”的教育培训中心才是重点,这一点心照不宣。在答记者问环节,半数问题或直奔教培中心,或涉及人权与反恐。相比7月31日那次发布会上“教培中心的学员多数已经结业,实现了就业”的表述,雪克来提·扎克尔首次代表中国官方宣布“目前,参加‘三学一去’的教培学员已全部结业,在政府帮助下实现了稳定就业”,并表示教培中心下一步将成为“日常性、常态化、开放式”的教育培训机构,重点培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知识、职业技能等”,“时间可长可短”。
有评论称,这番表态似乎宣告了一直处于舆论旋涡的教育培训中心“已经结束了上一阶段的使命”。
对于“新疆大规模拆除清真寺”的传言,以及国际调查记者同盟ICJC披露的关于新疆的“内部文件”等热点问题,几位新疆官员也都在发布会上给予了反驳和回击。
不过,这场发布会同样并未引发国际主流媒体太多关注,所以才有了本文开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的“灵魂之问”:“当有一些别有用心的撒谎者撒着关于涉疆问题的弥天大谎时,你们趋之若鹜,而当新疆的事实和真相展现在我们面前时,你们却避之唯恐不及,这是为什么?”
当然,西方媒体也并非一律高挂免战牌,BBC在9日报道中表示,中方的两部纪录片,与国际社会对新疆人权的谴责与忧虑,“宛若两条平行的叙事”,并依然用一贯的立场发问,“这两条叙事真的矛盾吗”,“打击恐怖主义无可厚非,但这是否意味着当局就能在未经审判的情况下,将百万穆斯林长期拘押在高度戒备的营地里”。
“中国新疆政策的对与错,到底应该由谁来评判?”
当然是用事实来评判。只不过在中国与西方国家,存在着两个关于新疆教培中心的“事实”,两边互相指责对方说谎。
然而就像推理小说中常说的“真相只有一个”,中国方面公开的事实,可以得到很多海外学者的佐证——多名曾到新疆实地探访过教培中心,并用各种方法与当地普通百姓交流过的来自台湾、马来西亚等地的学者表示,所谓“集中营”的说法太过夸张,教培中心其实非常注重语言与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解决“经济基础”来改变“上层建筑”,帮助去除极端思想,这也是中方反复宣传新疆近三年来“零恐袭”的底气所在。教培中心的学员们在周末和节假日可以回家,“根本不存在粗暴限制人身自由的问题”。
而西方媒体对于新疆教培中心的报道,目前还找不到更多可以佐证的细节,不久前让西方舆论兴奋的“内部文件”,大部分篇幅都是领导人讲话,并未见任何“机密”之处,也很难看出其中有什么“迫害手法”。甚至不少西方主流媒体报道新疆的记者,本人并未去过新疆。
在“我只相信我愿意相信的”舆论对峙下,率先发声的一方往往占据先机,所以在某种意义上,中方通过纪录片、发布会打出的舆论攻势,都是在替此前被动的局面“还债”——不光是国际舆论,也应该看到中国国内的私人社交媒体平台上,也不乏有网友发出“为什么在这时候推这两个纪录片啊”的疑问。你不能简单的指责这些人“政治敏感性不够”。
而在西方舆论就新疆问题“自说自话”与无视中方发言努力的事实下,一些学者担心的“世界将分化成两个互不相通的世界”或许并非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