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中国管控芬太尼初见成效 部分业务或转入地下
在此前的中美贸易谈判中,中美双方同意指定芬太尼为受管制物质。美国《纽约时报》12月2日报道称,中国全面管控芬太尼6个月后,曾在法律的灰色地带经营的规模庞大、不受约束、基本上不受监管的芬太尼行业,似乎已经停止销售用于出口的芬太尼。
报道称,一些公司已关闭业务,切断了之前能联系到销售人员的电话号码,能在网络上搜索找到的分销商也称自己遵守禁止此类药物海外销售的新规。
另据中方9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国政府对91家制造商和234家分销商进行了“严格监管”,警告它们不要出口芬太尼或卡芬太尼等相关药品。报告称,已经在13个存在大量药企的城市和地区加强了检查和抓捕。
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副主任于海滨说,“中国并不是美国内芬太尼类物质的主要来源,中国对芬太尼类物质的管控越来越严”。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毒品管制局局长卡罗尔(Jim Carroll)9月26日在北京会见中国记者后表示,“我完全相信,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都致力于解决芬太尼的问题,挽救美国人和中国人的性命。”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代理局长摩根(Mark Morgan)陪同卡罗尔访问北京。摩根表示,对于中国计划设立更多的检验室,感到鼓舞;并指美方可以提供共享数据,协助检测芬太尼的来源国。
不过,报道同时指出,现在宣布中国对芬太尼的战斗取得了胜利还为时过早。
数据显示,在10月结束的2019财年,美国海关人员查获了1154公斤芬太尼,而2015年的数据是31公斤。芬太尼很便宜,易于合成,并且比海洛因更容易上瘾。这意味着经济回报仍然很高,足以吸引那些愿意违法的人,尤其是在像中国那些监管不力的大型化工产业。
报道认为,公开经营的制造商和分销商可能只是将业务转移到地下。在中国限制芬太尼化学变体的新法律生效前,依然有大量芬太尼从中国运往美国。
美智库兰德公司仍警告称,中国的药品行业仍然浑浊不清且缺少监管,若中国当局不作出持续努力,很难完全取缔非法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