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国台办新发言人“双语”亮相 对台湾传达了什么讯息?

撰文: 李富茂
出版:更新:

11月27日上午,大陆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新任发言人朱凤莲正式亮相,她是继范丽青之后国台办第二位女性新闻发言人。特别的是,朱凤莲一上台,便以流利的闽南语、客家话开场,令不少台湾媒体惊艳,争相报道,让台湾社会再次见识大陆发言人风格的“瞬息万变”;同时,也能一窥北京对台工作细致的变化。

其实,当我们谈及政府官员的公众形象,无论在欧美国家,抑或大陆官员的仪容姿态,基本上都是维持一贯的严肃、正经的风格,直到全球化势不可挡、大众传媒的科技普及化等因素,使得政府官员近期对外发言的方式,开始产生变化。

举例来说,特朗普的口无遮拦,直接反映其个人对所有少数族群的歧视想法,完全不掩饰自己对女性、对外来移民、对穆斯林、对少数族群(非裔、拉丁裔美国人)的不屑,常用最草根的语言、最方便的传播平台(Twitter)、最颠覆现有政治文化作风来表现给予社会大众,而这样的方式也造就了许多特朗普的忠实粉丝,让许多人觉得他就是最能代表自己心中想法,并真的去实现的政治人物。

特朗普对外发言虽时常引起争议,但也吸引不少粉丝。(视觉中国)

而台湾的柯文哲,也是如此一彻,时常在媒体面前搔头、傻笑,并脱口说出感觉不经任何“政治考虑”的说词,博得许多台湾民众的支持与追随。像是这类的政治人物“亲民形象”的出现,有论者认为,这一切得归功于民主化之后,由于选举的政治制度,让政治人物必须思考如何变得亲民、让人觉得亲近、可靠,并且能使人们开心的关心政治政策。

柯文哲自步入台湾政坛之后,靠著自然形象曾刮起一阵旋风。(《联合报》)

相反的,这一派论述认为,威权国家或者一党专政的政府官员,其政治人物的表现最好是要威严,并被当地人民所害怕,嘴巴吐出的内容,更是人民难以理解文字,以产生政治与社会二元的距离感,进而达到政府高高宰制的氛围。

而这套论述,恰恰的符合台湾民众对于大陆官员的既定形象,比方前国台办新闻发言人张铭清,就以严肃的发言语气、铿锵有力的手势为名,甚至成为台湾电视节目模仿、揶揄的对象。

然而,过去被台湾人视为“官腔官调”的大陆官员,随着政治影响力崛起、传媒方式的转变,几位大陆官方发言人的对外谈话,也慢慢成为台湾人茶余饭后的话题,像是大陆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曾针对“特朗普批华出尔反尔”回复称:“我只想‘呵呵’两声”;大陆国防部发言人吴谦在一次例行新闻发布会现场宣布得奖名单,念出“zwzwzwzwz、阿鲤烤鱼豆腐汤、麻叶绿了和小轩窗”等一长串的网名,让严肃场合突然萌了起来,甚至蝉联网络热榜。

华春莹曾针对“特朗普批华出尔反尔”回复称:“我只想‘呵呵’两声。”这成为台湾人茶余饭后的话题。(资料图片)

如今,新任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的开场,来个“闽客普”三声道的播映,不仅让大家眼睛为之一亮,与历任发言人相比,具有接地气的味道,更是展现一种“庶民语言”,试图吸引台湾民众注目,以能听懂、看懂大陆官方对台的政策为目标。

尽管放在大陆政府官员来观察,朱凤莲的“口风”转变可能相当微不足道,但事实上,这般官僚文化与宣传口径的“微”转型正是《香港01》此前强调中共正在推行“第五个现代化”的政治基础,更指向了过去中共官僚们的霸道和专制文化,预计会有大幅的改善,使治理行为贴近人民、亲近人民、顺应人民,使中国共产党成为现代化的执政党。

因此,透过朱凤莲的上台,不单单只归因于中共亟欲“革我”的壮志,可顺势窥见北京对台工作的细致调整与心态上的变化。所以,常人道:“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如果中共这条“接地气”的路线继续坚持,对台湾政党政府的压力其实也就越大,台湾自主空间也就越小;而当两岸走进难以逆转的政治关系时,台湾恐怕也只能后悔过去浪费时间沉溺于意识形态对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