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孟晚舟被捕事件一周年 中美博弈攻守互换
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引渡聆讯案将于2020年1月开庭审理,日前,加拿大等13家国际媒体向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最高法院提出视频和网络转播聆讯过程的请求,据悉,该请求遭到孟晚舟律师及控方的一致反对,理由或因担忧美国干扰庭审。
从一年前孟晚舟在加拿大温哥华机场被当地警方逮捕,虽然至今孟晚舟的脱困之路仍显艰辛,但是,过去的一年,从华为到中国政府围绕着孟晚舟及孟晚舟背后的政治因素与美国的博弈仍值得关注。
2018年12月1日,加拿大警方应美国政府司法互助要求逮捕在温哥华转机的孟晚舟,从而引发涉及中、美、加三国的司法、政治、外交事件。
孟晚舟被捕正因其多重身份——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之女、华为首席财务官兼副董事长。作为其父,孟晚舟被捕,任正非的变化给外界的观感是极为明显的,从此前的低调著称开始频频公开接受采访,从谈孟晚舟到谈华为,再到谈对中美关系的认知,尽管他很少谈及孟晚舟而多是谈论华为,尽量以华为创始人的身份对外,但可以理解政治灾难后的亲情可贵。
作为孟晚舟的任职公司,华为是孟晚舟事件后第一时间发声回应的涉事方,尽管那已是北京时间的12月6日,距离孟晚舟被捕已过去5天时间。但在处理孟晚舟事件的过程中,华为也是站在最前面的角色。在孟晚舟事件上,华为也经历了一个明显的转变,从首次回应“相信加拿大及美国法律体系最终会给出公正结论”尽量展现出合作的态度,到孟晚舟事件的政治化色彩越浓,美国对华为的打击动作也愈加明显,可以看到华为的反击力度也十分强烈。
从任正非的公开采访进行的舆论攻势,到2019年3月1日加拿大司法部正是启动对孟晚舟的引渡程序后,孟晚舟随即指控加拿大联邦政府、加拿大边境服务局以及加拿大皇家骑警严重侵犯自己的宪法权利,华为随即指控美国政府涉嫌入侵华为服务器等为美国政府送上一纸讼状。2019年11月初,孟晚舟律师团再指控,加拿大皇家骑警(RCMP)与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进行“秘密刑事调查”,违反引渡法,寻求将孟晚舟从引渡程序中脱困。坦诚讲,作为一个企业,被一个超级大国举一国之力瞄准打击,华为的处理方式可以被称为一个典型案例。当然,正面的交锋可以显示出一个企业的勇气可嘉,但大概率不可能为华为赢得胜利。因此,孟晚舟给华为带来的与其说是改变不如说是触动。
由于忽如其来的孟晚舟事件,这家公司被格外关注。当然,这一切或许并非华为所想,孟晚舟风波不仅改变了任正非的处事风格,也使得华为这家公司推上一个紧张而急迫的轨道。无论是任正非还是华为都透露出这样一个共同认知,面对挑战与威胁,尤其是能量大过自己的对手,最根本的方法从来都不是莽撞的正面交锋,而是强化自己。任正非不止一次地向外表态,美国的打击让华为更加强大,通过根据网络上流传出的多份华为内部文件显示,孟晚舟事件后华为开始更大力度的内部改革与外部市场扩张。面对“五连联盟”对华为的围攻,华为果断抛弃美国市场,在欧洲拿下多个5G大单,使得“五眼联盟”内部不攻自破;面对2019年5月美国的断供威胁,华为祭出“备胎转正”,迫使美国一再将华为禁令延期。
也许在美国的一系列让步举措中,并非华为的一己之力所推动,但其仍然示范了以小博大,也体现了中国企业的危机意识,公关意识与特有的“自力更生”的中国气质。
事实上,无论是孟晚舟被捕的时机,还是美国在对付华为上所显露出来的意图,外界皆知,孟晚舟被捕背后是打击中国科技遏制中国发展的美国计划。但迫于美国对华为的指控,北京虽然有心,但要直接出面干涉,所受限制也非常多。再加上美国处心积虑将孟晚舟事件与中美贸易谈判挂钩,试图让中国在谈判上让步,因此,直接来看,中国官方在孟晚舟事件上的反应除了外交系统的表态外似乎采取的动作并不多。但北京仍然做了不少的努力。
对加拿大施压是北京系列行动的其中一个。2018年12月7日,孟晚舟的首次保释听证会并未作出裁决,随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紧急召见加拿大驻华大使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并放“立即释放被拘押人员,否则加方要为此承担全部责任”,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表示“中方绝不会坐视不管”。此外中国官方也做了不少的实际动作。
2018年12月11日,孟晚舟成功保释,但在保释前一天,加拿大外交官东北亚前高级顾问康明凯在在北京被国家安全机关拘留,随后北京再证实另有两名加拿大公民在中国被捕,这引发加拿大内部争议是否要为美国的指令而买单。此外,中国在3月、6月又分别以“发现有害生物为由”禁止加拿大油菜籽进口,此举影响了加拿大近半油菜籽的市场份额;以“从加拿大进口的猪肉中发现了一种在中国被禁止的瘦肉精莱克多巴胺”为由暂停进口加拿大猪肉。尽管北京从未承认这一系列动作是针对加拿大拘捕孟晚舟的报复,但日前,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在被问到中国重新恢复对加拿大进口猪牛肉时,却罕见主动提到“释放孟晚舟”的话题,暗示孟晚舟仍是中加破冰的关键。
当然,北京施压加拿大解决的是孟晚舟的具体事务,而真正的矛盾来源与对手仍然是美国。正如任正非曾说过的,华为不过是中美矛盾之间的一粒“芝麻”。在过去的一年,中国官方除了在孟晚舟的具体事务上进行表态,一直很谨慎地将孟晚舟与中美贸易谈判混合看待。说实话,在解决孟晚舟事件上,北京直接对美国使用的措施并不多,除非将孟晚舟纳入谈判议题,华为曾暗示不选择这一途径,北京并未对此进行过表态。但北京志在釜底抽薪,除了为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待遇争取话语权,加大5G布局力度,在过去的一年还出现了一个新的变化,即华为的禁令已经三次延期,而贸易谈判也走向分阶段协议的解决方式。
时间再回到一年前,彼时孟晚舟被捕,中国领导人在阿根廷跟美国达成承诺,进口美国农产品,90天内开始与美国向中国提出的“技术转让、知识产权、非关税壁垒、网络窃取和农业等贸易”议题进行谈判。时间已过去一年,尽管孟晚舟案,中美贸易协商都还没有最终答案,但对于中国来说,事情的走向已经出现了好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