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背后】中国粮食危机是否存在?
在中美贸易战历经快两年的拉锯谈判过程中,大豆交易成为一个双方都绕不开的关键词之一:美国生产的大豆自己消费不了,中国的大豆需求则面临严重缺口。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也一再随着此话题不断被提及。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中共高层不断提及要注意粮食安全,以至于它不仅成为中国社会舆论聚焦的隐忧,也是外界一直好奇的焦点——中国到底有没有粮食危机?
其实早在1990年代初,美国学者布朗就曾经提出“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如今,在美版“知乎”Quora上仍然有这样的问题,中国如何生产足够多的食物来养活十几亿人?靠进口还是自给自足?1996年的《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正面回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时隔23年之后,中国政府再次公布《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向国际社会全面介绍中国的粮食情况。
10月14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新办)举行《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发布会。这篇全文大概1.2万字的官方文件称,中国粮食领域两个重要指标双双超过6.5亿吨:粮食总产量2015年以来稳定在6.5亿吨以上、2018年中国全国共有标准粮食仓房仓容6.7亿吨。“中国人口占世界的近1/5,粮食产量约占世界的1/4。中国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的饭碗,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并且‘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兑现了向世人的承诺。事实到底如何,数据是最客观的展现。
中国国土资源部2016年印发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调整方案》称,中国政府要确保到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为18.65亿亩以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15.46亿亩以上。整理近10年的官方数据可以发现,中国农业种植面积从2009年的大约156,094千公顷(约合23亿亩),稳中有增,到2018年已达166,939公顷(约合25亿亩),所以中国农用耕地红线不存在危机。
那么,单从粮食以及最为主要的谷物种植面积和产量数据看,以谷类为主的粮食种植面积以及产量2016年和2017年分别达到峰值。不过借助种植技术以及灾情应对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粮食单产能力在不断提高。
这次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称,中国粮食产量在2010年突破5.5亿吨,2012年超过6亿吨,2015年达到6.6亿吨,连续4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水平。2018年产量近6.6亿吨,比1996年的5亿吨增产30%以上,比1978年的3亿吨增产116%,是1949年1.1亿吨的近6倍。粮食产量波动幅度基本稳定在合理区间,除少数年份外,一般保持在±6%的范围之内。
中国国家统计局2015年给出的“中国粮食自给率现状与预测”数据显示,中国在粮食自给率上已经实现了1996年《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的粮食自给率不低于95%的目标,高于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为90%的自给率。虽然该数据和后来经过修正的实际数存在一定误差,但是仍然具有参考价值。
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在2007年就已经高于400公斤,远超世界人均395公斤的水平,2015年更是达到人均约482公斤。这在相当大程度上不仅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让中国农村人口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的10.2%降至2018年的1.7%。也保证了中国人可以在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以改善“吃”的生活。
不过,不同于谷类粮食,在中国的粮食大数据中,大豆是个不一样的存在。即便是不关心中国农业数据的人,在近两年的中美贸易战斡旋新闻中,也会知道,关于中国进口美国多少大豆一直是两国谈判的筹码之一。中国的大豆有多依赖进口?数据显示,中国2001年至2018年年均进口的粮食总量中,稻谷和小麦两大口粮品种合计占比不足6%,“主要是品种调剂”,而大豆平均占比却高达75.4%,近年中国进口大豆更是已经超过85%的占比 。
待续文【数据背后】中国国产大豆如何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