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毛泽东画像画师王国栋去世 油画版本自1967年沿用至今
天安门毛泽东画像画师之一,原北京市美术公司画师王国栋周五(23日)凌晨在北京去世,享年88岁。王国栋是当今天安门毛泽东画像版本的奠定者,其主笔的版本首次采用毛泽东的正面像,并一直沿用至今。
综合陆媒报道,王国栋1931年生于北京,是中华老字号砂锅居饭庄的“少掌柜”。内地公私合营后,王国栋将自己名下的17套房产作为党费上交。1978年至1981年,王国栋曾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也获得过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2年起获得国务院津贴。
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画像曾经有过八种版本。第一、二版毛泽东画像都是在建国前的庆祝集会上临时悬挂,主笔是董希文。第三版悬挂于开国大典时,由国立艺专的教师周令钊绘制,现时悬挂的已是1967年10月1日延续至今的版本。在王国栋之前,毛泽东画像通常由画家带同助手共同完成,自王国栋开始,毛泽东画像全程由一位画师绘制完成。
据了解,在绘制画像时,王国栋以毛泽东半侧面、双眼平视的照片为摹本。王国栋所画的毛泽东像虽然是油画,却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且不管观众站在画像前方的哪个位置,都会感觉到是被毛泽东的目光注视。
外界认为,这是1949年以来画家从事毛泽东画像创作的一个关节点。在多位画家工作的基础上,王国栋通过中西结合的方法使毛泽东画像显示出具领袖的风度和神采。自此以后,天安门城楼的毛泽东画像确定为高6米,宽4.6米的固定尺寸。包括后来印刷的彩色毛泽东像、周恩来像等,也都是王国栋绘制的。
王国栋的徒弟邢秋成称,当年王国栋绘制第八版画像时,遇到不少问题,“ 油画在强烈的阳光下照射会很容易褪色,最多坚持一年,这也是为甚么毛泽东画像每年都要更换的原因。”自1966年起,每年国庆前夕,天安门城楼都要更换新的毛泽东画像,据西苑出版社出版的《天安门广场备忘录》记载道,“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画像,高6米,宽4.6米,加上像框,总重量达1.5吨”,是在全中国最大的手工绘制的肖像。毛泽东画像一般是在8月“立秋”前后开始画,以备国庆前更换。
1992年初,王国栋退休。但他早在1971年就开始培养接班人,接班人是大徒弟葛小光。从1977年开始,葛小光接过了师父的画笔,成为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画像主笔,一画就是30年。至2014年,中央美院多位艺术家已接手绘制任务。
(综合报道)